視頻加載中... 《讀賣新聞》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又是面向知識階層的報紙,在有人聲稱報紙時代已經結束的情況下,這個報業的龐大機構卻仍保持著較好的發展,為什么?
□?文/李立軍
《讀賣新聞》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1874年11月2日創刊于東京。根據日本報紙發行量監測機構ABC協會2010年7月的統計,《讀賣新聞》每天發行的朝刊(早報)為1001萬份,比位居第二的《朝日新聞》(791萬份)多出210萬份,比第三位的《每日新聞》(352萬份)更是多出649萬份。
近幾年歐美相繼有不少大報倒閉、合并,有人聲稱報紙時代已經結束。但對于《讀賣新聞》來說,這個報業的龐大機構卻仍保持著較好的發展,這種現象值得研究。
擁有龐大的組織機構
《讀賣新聞》有東京、大阪、西部(位于九州地區的中心城市福岡)3處總社,下轄海外總局、支局35處,國內分社343處,共378處。采訪網絡遍布日本全國和世界各地。
《讀賣新聞》在總社中分別設有編輯局、調查研究出版局、廣告局、營銷局、事業局、制作局、媒體戰略局等。
以東京總社為例,編輯局負責新聞的采編;調查研究出版局主管集團主辦的各種國際會議及所有出版事業;廣告局負責報紙刊登廣告的廣告主的開拓及廣告文稿的整理制作;營銷局負責報社銷售店的管理及新店鋪的開拓、優秀店員的培養、銷售費用的確認、中長期營銷戰略的制定、報紙在海外日本人中的普及等;事業局負責報社策劃主辦的各類文化體育活動;制作局負責報紙的制作印刷,管理位于全國各地的印廠;媒體戰略局負責報社網站、衛星電視頻道及數字頻道的運營、向相關有線電視臺、調頻電臺以及地方報紙提供新聞,制作銷售存有已刊發消息及圖片資料的光盤。
以最為重頭的編輯局為例,東京總社編輯局下轄編成中心、政治部、經濟部、社會部、國際部、文化部、科學部、生活信息部、醫療信息部、社會保障部、運動部、攝影部、地方部、編輯委員室(解說部)、校閱部、航空部、輿論調查部、英文新聞部、發稿部、NIE事務局、文化相關事業事務局、管理部等等。
與龐大的機構相伴的,是眾多的從業人員,《讀賣新聞》東京、大阪、西部3處總社員工總數為5083人,其中男4387人,女696人。女性員工比以前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人數仍然很少。這種情況并不是《讀賣新聞》所獨有,而是日本傳媒領域的普遍現象。因此常有批評意見指出,日本的新聞多是從男性的視角、男性的立場出發的。
在報道上融入社會,贏得國民支持
《讀賣新聞》2000年1月1日制定的信條是:“《讀賣新聞》的目標是基于個人尊嚴以及基本人權的人本主義,追求負責任的自由。站在國際主義的立場上,為日本以及世界的和平、繁榮做出貢獻。以追求真實公正的報道和勇敢而負責的言論,來回報讀者的信任。”
一、媒體設置議程,進行建言報道。
得到國民的支持,把國民關心的問題作為《讀賣新聞》的建議積極向政府提出,這就是《讀賣新聞》的一大特征。《讀賣新聞》曾經在1994年制定出一個憲法修正草案,在自己報紙上作為建言報道推出后引起各界很大爭論。在那個特定時期《讀賣新聞》提出修憲路線,受到普遍關注,報紙發行量因此擴大,影響力大增。①2008年《讀賣新聞》提出了有關養老金以及醫療改革的建言,系統、全方位地指出了適合超老齡化社會的社會保障應有的形式。
二、強調可讀性。
《讀賣新聞》社長內山齊表示:“我們一直排除‘迎合大眾’的論調。但是,為了維持并發展早報1000萬份以上、晚報400萬份的發行量,報道的可讀性非常必要,即使是較難懂的政治、經濟、國際問題,也要編得使中學生都能夠理解才行。”
三、以辦對讀者有益的報紙為目標。
《讀賣新聞》以為讀者服務和辦對讀者有益的報紙為目標。因此,編輯局設立醫療情報部和社會保障部,配置約30名記者,每天刊載有關健康和醫療方面的文章。目前設立這樣部門的報紙只有《讀賣新聞》,因此也受到很高的評價。②
比如,患病時該到怎樣的醫院治療之類的問題,《讀賣新聞》堅持10年以上一直報道這樣的醫療信息,做過的這種欄目超過3600個;也報道關于社會保障的問題。時刻留意對大眾有益的報道,主旨就是關心一切對國民有益的事物。”③
多種經營,普及報紙
歐美報紙分送到戶的比例很低,這和建立起穩固的分送到戶網絡、完全按照需求印刷發行的日本報紙在經營結構上有本質區別。歐美的報紙廣告收入依存度高達7成到8成,而日本的僅占3成左右,7成是依靠穩定的讀者訂閱的收入。正是這一點使得日本報紙在西方報業寒冬中經受的波折較小。
《讀賣新聞》在日本國內有29處印刷廠,每天從這些印廠將印刷好的報紙送往各個報紙銷售店時動用的卡車大約為1950輛。該報在全國有銷售店大約7600家,近10萬名報紙銷售人員,由此構成的分送到戶的服務網在世界上都是無與倫比的。
《讀賣新聞》還開展事業的多種經營,讀賣新聞集團擁有180個子公司,主要的企業是《報知新聞》(體育報紙,發行量達90萬份)、《福島民友新聞》(福島縣早報,發行量20萬份)、中央公論新社等報紙。在出版集團之外,還有讀賣旅行(年營業額約超過100億日元的日本國內旅行公司,職員1000人)、讀賣理工學院(有IT、汽車整備等專科學校,報考者為高中畢業以上學歷者)、讀賣日本電視文化中心(在首都圈為中心的24個地區經營包括外語、繪畫、書法、舞蹈等各種講座業務)、讀賣日本交響樂團(與NHK交響樂團并稱為兩大交響樂團)等等,這些產業都支持著《讀賣新聞》的發展。
《讀賣新聞》東京總社1997年還開始了一項向地方報紙提供消息和圖片的發稿服務。每天通過互聯網發稿的數量為《讀賣新聞》的消息大約120條,圖片大約20張。地方報紙可以用《讀賣新聞》的消息、圖片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這種雙向互補合作體制的廣泛構建是為了能進一步普及報紙。加入這一系統的地方報紙有34家,其中有一家還是日本國外的,巴西圣保羅新聞社。(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
【注釋】
① 濱田純一、田島泰彥、桂敬一,《新訂新聞學》,日本評論社,2009年,P43
② 崔保國,《走進日本大報》,《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版,P104
③崔保國,《走進日本大報》,《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版,P104-105
來源: 《中國記者》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