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 朱繼東 李曉梅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并從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加強網絡法制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筆者結合調研情況和工作實際,總結、提煉了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需要加強、警惕的幾個方面,總結歸納為“六項基本原則”,這對于保證網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使改革不走錯路、少走彎路,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警惕“去意識形態化”等觀點誤導
意識形態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也是無產階級執政黨鞏固執政地位的強大思想保證。由于文化產品所具有的“內容意義”和意識形態特性,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無疑是第一位的,也是改革成敗的關鍵。當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激烈,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文化領域已經成為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較量的一個主戰場,“去意識形態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等噪音不斷。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面對嚴峻現實,我們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堅持政治家辦網,不為錯誤的思想觀念提供傳播渠道。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心的價值自信,警惕“普世價值”論等陳渣泛起
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體和靈魂。當代意識形態的沖突有很多制度化因素,最大的莫過于突出了核心價值觀的較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擺在突出的位置,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構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精神基石,是維系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基石,是“民族之根”、“興國之魂”、“強國之本”,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網絡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思想觀念空前活躍、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尤其是近些年來,境內外某些機構、個人和媒體打著解放思想、適應經濟全球化、學習先進文化等旗號,用“話語平移”的手法把“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歷史終結論”等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引入中國并力圖在實踐上推廣,其中以“普世價值”論最具代表性和迷惑性,并且在網絡上頗有市場。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把資本主義文明看做是不可超越的終極存在,是“普世價值論”熱播者的意識形態前提;把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納入資本主義世界文明的軌道,是他們熱衷傳播“普世價值論”的根本目的。
《決定》提出“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要求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融入到網絡文化生產方式的各個環節當中。使網絡文化生產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遞過程,網絡文化產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載體,網絡文化消費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過程。
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文化產業格局,警惕有人打著改革的旗號侵吞國有資產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必然要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培育合格文化市場主體,做大做強骨干文化企業,這就涉及到國有文化單位改革、文化產業格局等問題。因為經濟體制改革國有資產被侵吞的現象時有發生,不但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還導致改革中利益矛盾的激化,危及到了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所以,對于國有文化單位改革,有不少人擔心同樣會有人打著改革的旗號侵吞國有資產。《決定》提出“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這就是一個重要的指導原則。只有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網絡文化產業格局,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網絡文化企業,才能實現我國網絡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把我國互聯網建設得更加繁榮、健康、安全、有序,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我們要支持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通過加速轉型、開拓創新、勇于突破、砥礪奮進,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同時,發揮新浪、騰訊等主要商業網站的建設性作用和市場引領,引導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健康發展,培育一批網絡內容生產和服務骨干企業。
堅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警惕拜金、低俗、功利等思想誤導網絡文化發展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決定》指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加強內容引導和建設,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既是發展網絡文化產業的客觀要求,也是發展網絡文化產業的基本方針。我們要堅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內容為王,著力提升網絡文化產品內涵和質量,在弘揚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產業承載的是思想觀念、審美情趣、價值選擇,內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當前,淫穢色情、網絡惡搞、惡意誹謗、網絡暴力、炫富拜金等低俗甚至惡俗的影視文化、網絡文化時有傳播,互聯網上的低俗風氣嚴重扭曲社會主流價值觀,侵蝕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文化產業發展中,只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我們要牢固樹立內容為王的觀念,始終堅持正確導向,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網絡文化產品的內涵和質量,以內容優勢贏得產業發展優勢。
堅持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警惕出現唯市場化和西化的傾向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新形勢和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要求,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這是我們黨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概念。黨的十六大則進一步明確把文化區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強調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這是我們黨的一大理論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在文化建設的認識上實現了一個重大突破,既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發展文化產業清除了理論障礙,對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同時也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對文化體制改革也有一個逐步認識、完善的過程,在轉企改制中,我們一定要警惕和制止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混淆的提法和做法,堅決反對“文化產業化”、“文化市場化”、“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業化”等錯誤提法和做法。
因此,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但在講文化產業發展時,卻是提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這就是考慮到文化的產品和服務具有雙重屬性,特別是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市場在這個領域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經濟領域不同,我們還要保證對市場的調控能力,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統一,這是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特殊要求。
堅持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警惕與黨離心離德者在改革進程中竊取領導崗位
《決定》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要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這既是在日益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贏得主動的戰略選擇,也是新時期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要求我們要高度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領導核心作用,為人才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提供根本保證;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理論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駕馭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局面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確保文化陣地的正確導向。
培養、選拔、使用文化人才時,我們一定要警惕與黨離心離德者混進來,在改革中竊取領導崗位。在這方面,前蘇聯就有過沉痛教訓。曾擔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宣傳部部長的雅科夫列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是蘇共掌管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人物,是戈爾巴喬夫的“密友”和“軍師”,也是導致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關鍵人物之一。他不僅不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反而對資本主義贊不絕口,實際上就是一個隱藏在蘇共內部的反共反社會主義分子。蘇聯解體的教訓警示我們,共產黨領導人的信仰和德才對黨的建設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加強網絡文化領域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保證文化人才隊伍尤其是其中的領軍人物正確、堅定的政治立場。一定要嚴把文化人才隊伍選拔關,首先考察其政治立場,警惕雅科夫列夫一類的野心家、陰謀家混入我們的隊伍,尤其是混進我們的權力決策部門或職能部門的高層,以深化改革、發展創新為幌子,歪曲和篡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塞入他們漸進西化的私貨,通過漸進潛行把改革引入他們事先設計好的陷阱中。
來源: 《青年記者》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