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傳媒》雜志供稿 2011年,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正式出臺,產業資本加速進入以傳媒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傳媒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和輻射力量進一步增強,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地位愈加突出,迎來了更大更寬廣的發展機遇。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傳媒業的改革和創新指明了方向。在這一背景下,傳媒業在內容、管理、改革、經營和技術等方面都具有了新的特點,創造了新的業績。 2011年中國傳媒創新業績 (一)內容創新 2011年中國傳媒的內容創新亮點紛呈,傳媒業不僅圓滿完成了紀念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而且在報道內容、報道形式、報道介質等方面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 1.慶祝建黨90周年報道掀起紅色高潮 2011年,慶祝建黨90周年新聞報道聲勢浩大、規??涨埃瑢n}專欄特色鮮明、精彩紛呈,網絡互動空前活躍、反響熱烈,是重大主題宣傳的又一成功實踐。例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直播報道中,央視11個頻道同步并機播出大會盛況,包括CNN、BBC、俄羅斯全俄廣播公司、法國電視臺、德國ARD、韓國SBS等92個國家和地區的332家電視機構轉播央視信號或通過央視國際視頻發稿平臺供稿。值得一提的是,在建黨90周年網絡報道中,商業網站首次與新聞網站一起站到了網上正面宣傳的前沿,以一種文化自覺的態度積極參與中宣部和北京市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策劃組織的一系列網上活動與宣傳報道,與重點新聞網站一起唱響了網上建黨90周年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2.“走轉改”活動給新聞媒體帶來清新務實之風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門召開視頻會議,對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部署。這項活動是新聞界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是黨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堅持“三貼近”、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樹立和維護新聞工作者良好社會形象的基礎性工程?;顒右唤涢_展便得到了各地各層級新聞媒體乃至整個宣傳文化系統的熱烈響應,很快形成了一股“下基層”、“接地氣”的新聞采寫風氣,一大批來自基層、清新樸實、生動鮮活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3.強調社會職責和媒體屬性,強化主流價值觀傳播 2011年3月,中央電視臺提出對電視節目的考核“由重收視率為主,向重欄目綜合評價體系轉變”,并確定于下半年正式實行。新評價體系大大加重了對社會效果的考評,力求用主流價值觀統領中國電視的評價標準。同時,各地電視臺著手調整娛樂節目的比重和內容,增強新聞類節目播出量,各上星綜合頻道陸續推出思想道德建設類欄目。電視業以主流價值觀統領內容評價標準,表明其更加重視自身權威媒體形象的重新塑造,更加強調其社會職責和媒體屬性,這一舉措對中國電視業的科學發展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