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傳媒》雜志供稿 技術進步一直是推動媒體和社會變革的偉大力量。即時通訊傳播技術的進步,帶來了媒體時代的真正革命。它讓高儲存容量的電子媒體的移動化、便攜化成為可能。作為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對于這樣的技術革命,我們感同身受。曾經,我們在探討互聯網和筆記本電腦上網時,還頗為自得地捍衛傳統雜志:電腦、互聯網不可能像雜志、圖書一樣,隨時隨地閱讀。 但隨著3G技術和iPad、iPhone們的出現,解決了原來傳統媒體互聯網版或電子雜志的缺陷,傳統雜志和圖書過去的這種優勢幾乎也蕩然無存。至少,iPad們在即時閱讀方面,已經不亞于傳統的雜志和圖書了。 移動化、便攜化的電子新媒體是趨勢,是未來 沒有人會否認,在iPad時代,移動化、便攜化的電子新媒體一定是趨勢,是媒體主流形態的未來。新媒體對傳統雜志和圖書的沖擊會越來越大。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被改變,從習慣購買紙質媒體開始轉向高容量的便攜式移動電子媒體;二是廣告主的廣告投放策略開始改變,此前廣告投放策略已經經歷了大幅向互聯網轉移的過程;三是資本和人力資源也開始向新媒體傾斜,相比成熟的傳統紙媒,移動新媒體的不確定性更具誘惑,更有成長空間。 但如今,傳媒業尤其是移動新媒體的喧囂和泡沫可能掩飾了許多本該深思熟慮的問題,這可能會讓許多傳統媒體人走上彎路。如今,媒體概念推陳出新,2.0、3.0,媒體融合、全媒體、自媒體、社交媒體等概念世代交替的速度,令我輩瞠目。媒體業內的會議或其他場合的交流,也是言必稱媒體融合、全媒體戰略等,但交流的結果,卻讓我這樣保守的從業者更感困惑:那些熱衷于制定流行戰略的決策者以及執行者、傳播者,除了模糊地知道新媒體是方向、是未來之外,對于實現戰略的途徑,并不比我知道得更多。 流行自然有其道理。沒有人會反對,新媒體代表著媒體的未來,媒體融合是趨勢,這是傳統媒體普遍的認知。 與這樣的認識相關的另一種普遍認知,就是傳統媒體已經日薄西山,恰好歐美國家許多著名媒體的滑落,也給了這種觀點許多現身說法的支撐。于是,另一種聲音也出現了,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這樣的說法:新媒體的春天來了,傳統媒體的人投降吧!不僅新媒體的人在這樣說,甚至許多傳統媒體的人也是這樣認為。 個體的選擇取決于自身的知識積累和基于利益的判斷,無論傾向新媒體,抑或死守傳統,都是一種自我選擇,無可厚非。但對于像我們這樣傳統的從業者,心里卻必須要明確方向、厘清途徑,否則是真的沒有未來。 如何iPad化取決于傳統媒體的現實考量 我受過的教育告訴我,趨勢和未來并不等于中國的現實,走到黎明需要經過漫長的黑夜。立場正確和現實考量決定了傳統媒體的抉擇:iPad化,還是堅守紙版,或者見機行事。 以我個人的觀察,當下中國傳統紙媒的網絡化、iPad化等,更多的是一種品牌推廣的手段。iPad版穩定獨立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并且其商業模式的形成需要時間、需要資本、需要各種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