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渠道為王,內容為王后 雜志社的實習生問,為什么尚無《新周刊》iPad版? 必須算清一筆賬:從iPad版獲得的微小訂閱收入,加上與母刊廣告套賣所得的廣告收入,值不值得?因為你畢竟投入了人力物力,且不論電子版對母刊的沖擊——許多讀者可能因讀電子版而不讀雜志,由此引發實體發行量和廣告額的損失。但不出iPad版又等于等死。 2011年圣誕節,美國兒童最渴望的禮物是一部iPad。屏幕化生活正成為新生代的大勢,他們遇屏幕總是不由自主要劃一下,盡管有些屏幕還劃不動。 知識就是財富?知識產權才是財富。在推出電子版之前,先解決知識產權問題。中國還沒有這個習慣,或在未形成新的游戲規則之前,就養成了壞習慣。 為什么《中國國家地理》的電子版成功?因為圖多文少。我從來就認為,對iPad閱讀還是個時髦,它不是學習的載體,更非思考的載體。采訪宏基電腦中國區CEO時,他也這樣堅持。他進一步指出,學習和工作,永遠是筆記本電腦。 為什么電子版在美國能成功?一是提供資訊能賺錢、賣廣告,二是打造高級俱樂部,使之成為數據庫營銷的平臺。 作為傳統媒體人,我更關心的還是傳媒傳播的內容品質。因為閱讀的思考狀態,能讓人進入某種冥想。而電子媒體只會培養“劃劃族”或“點點族”,心態浮躁。 黃升民說得好:“人們常常說未來肯定是內容為王。事實上如果現有的版權制度和現有的內容產業不做一些重大的調整,內容為王實現不了。內容很重要,但是內容的生產者就是礦工而已。”是的,紙媒把內容賣給商業網站,收入頗微,基本是只賺個影響力,但好報道、好記者、好設備都要花大錢。 面對新媒體浪潮,按樂觀者的說法是“死的是紙,活的是報”。雜志成為媒體中的媒體,但化身不一定為紙質了。傳統媒體和我們這些傳統媒體人,將老無所依…… 渠道為王,內容為王后;王只有一個,王后可以眾多。中國移動和iPad是王,我們這些內容提供商是王后。老王后寂寞在后宮,只有回憶當年風光,唏噓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