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傳媒》雜志供稿 今天,互聯網使“人人都有麥克風”,用戶不但能接收信息,還能發布信息,表達訴求,互聯網已然成為影響力巨大的新興媒體。應該如何認識互聯網新聞寫作與編輯的理論框架?互聯網新聞寫作與編輯實務應該遵循何種規律?這是擺在傳媒學界和業界的新課題。作者詹新惠總結其在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人民網近10年的工作經驗以及在中國傳媒大學講授網絡新聞編輯課程5年的心得體會,寫出《網絡新聞寫作與編輯實務》一書,“將新聞實踐的成果和智慧引入新聞教育的課堂”,展現了“專業領域里的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專業技術、新的案例分析、新的訓練方法”,堪稱中國網絡新聞實踐智慧的結晶。何出此言?雖然作者長期供職的人民網是中國最具傳播影響力的網絡媒體,堪稱網絡新聞實踐的源頭活水,以其為材料,便可成書,但作者仍有意識地總結歸納其他網站特別是商業網站的編輯智慧。作者在對中國網絡新聞實踐稔熟于心的基礎上取精用弘、博采眾長,終成此書。 植根于網絡新聞編輯實踐,原創性強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總裁聶震寧曾說,目前編輯出版學研究多是從理論到理論、從觀念到觀念的演繹,重復太多、實感太少、空洞太多、創新難得一見,讀者難以卒讀。長此以往,科研將難以持續。他認為,編輯出版學研究,應當是實用型學科研究。因而,特別需要強調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研究,要更多地提倡實證性研究。《網絡新聞寫作與編輯實務》是一本具有實踐品格的好教材。該書作者認為,新聞實務的智慧之源在新聞實踐中。豐富的網絡新聞媒體案例,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是該書的一大特色。該書使用大量網絡新聞報道的案例,這些案例都是網絡媒體發展過程中產生影響力的經典之作。該書通過大量案例帶領讀者走進制作網絡新聞大餐的廚房,向讀者展示網絡新聞采、寫、編、評等技巧,介紹新聞寫作與編輯的流程,講述重大網絡新聞專題報道制作的幕后故事,為讀者展現了中國網絡新聞寫作與編輯的現場圖景。 從第一家傳統媒體上網開始,我國網絡新聞媒體的歷史只有10多年,互聯網應用目前仍處于變動不居中。網絡新聞寫作與編輯本身具有強烈的實踐色彩,只有關注實踐,才能探究規律,把握未來。學習一門實踐性課程的捷徑,莫過于追蹤變動中的實踐本身。關注變動中的實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課程的規律。該書的實踐品格和原創性有助于新聞專業的師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教學效果。 在著書立說方面,很多學者都有工作實踐的經歷,但并非每個人都有機緣將新聞實踐上升到教學與理論層面。該書作者1999年進入人民網工作,經歷了中國互聯網從早期創業到網絡泡沫到再度輝煌的發展過程,在網站工作期間先后擔任人民網體育組負責人、采編組副組長、傳媒頻道主編,從事過網絡新聞采訪和編輯業務,參加過“兩會”、“十六大”、三峽通航、博鰲論壇等大型活動報道,是中國互聯網第一批網絡記者。作者曾帶領團隊完成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網絡新聞報道和2004年全國“兩會”政協組的報道工作,曾主持過頻道設計、網絡新聞編輯以及網站推廣等工作,參與過人民網網站架構設計,主持人民網博客項目的研發。豐富的網絡新聞一線工作經歷為其教材編寫積累了厚實的資源,也使得《網絡新聞寫作與編輯實務》一書具有難得的實踐性和原創性。這也是對網絡新聞編輯業界和學界的一個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