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用心解讀難題,勇敢直面挑戰 對于余云2011年的成績,其實她的同事們并不覺得奇怪。有個記者寫了一篇他眼中的余云,其中有一段:“《1818黃金眼》本來就扎根于基層的欄目,‘走轉改’可謂‘正中下懷’,而對余云這樣的‘天賦+努力’型記者來說,這道高考題目只不過是平日題海戰中比較特殊的一例,認真對待,用心解題,自然就能取得佳績。” 余云從業新聞五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認真“解題”。2006年,當時余云還是個實習生。一則小的突發新聞——一個8歲的男孩掉進石灰池,全身80%以上燙傷、生命危在旦夕,余云組織掀起了一場大型新聞行動,短短半個月,募集的愛心款達到了近60萬,孩子最后健康出院。 2007年,余云奔赴河南、山東和省內各個山區,為失散多年的孤兒尋親,為家境貧困的寒門學子捐款。 2008年,杭州地鐵工地坍塌,余云在直播時果斷攔下前來現場的杭州市長,和對方靠著生銹的鐵欄桿,完成了一次真情流露的獨家直播。同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余云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北京奧運會開幕,她又投身奧運烽煙。 2009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余云的專題報道《第一次見到共產黨》,角度新穎,立意深刻,榮獲全省重大主題報道一等獎。 2010年,上海世博會,余云一待就是幾個月。 2011年,除了走基層,余云還參加了“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的直播。不吃不睡的十幾個小時后,余云守候到了最后一名幸存者小伊伊被救下來的整個過程,哽咽的現場報道,讓所有人感所震動。 “鐵娘子”的稱號緣于堅持夢想 在民生新聞一線五年多的鍛煉,讓余云這個80后的年輕記者,迅速成長。經常會聽到余云在給實習生“上課”:不要小看民生新聞,新聞越民生,舞臺越大,你可以盡情地往各個角落跳,不斷地變換各種舞姿。 很多同事會很敬佩也很想知道的一點:余云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量和毅力?一年的“鐵娘子”好當,一年又一年的“鐵娘子”,是怎么練成的呢? 引用余云在集團征文大賽里的一段話:“我亦無他,唯堅持夢想爾。五年的點點滴滴,想起來會笑,會酸,會嘆口氣,更會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夢想有高度,需要不斷攀升,而現在,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因為,夢想,還將繼續!” 小民生,大夢想。這就是這名青年記者的信念,也同樣給很多年輕的記者們,一個發展的方向。(浙江省三教辦) 余云簡介:女,出生于1982年。2006年從浙江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畢業后,一直在浙江電視臺6頻道《1818黃金眼》欄目的一線記者崗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