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聞實踐》雜志供稿 編者按 傳統媒體是輿論引導的主陣地,在輿論傳播中承擔著主力軍的責任,發揮著“主心骨”的作用。當網絡輿論泥沙俱下、不辨真偽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期望傳統媒體能夠以自身的權威聲音正本清源,揭露事實真相。然而,在輿論引導的實際進程中,一些傳統媒體往往在收視率、發行量的驅動下,心浮氣躁,盲目跟風,反而被一些不良網絡輿論所左右,成為推手或幫手。因此,傳統媒體在采用網絡信息時,要注意不能陷入“被渠道化”的陷阱,成為不良網絡信息的“二次傳播”渠道。 網絡推手偷著樂: 傳統媒體“被渠道化” 在新的媒體生態環境下,受眾從單純的信息閱讀者變成集信息閱讀者、發布者、評論者于一身。自由、開放、順暢、多元表達等優勢,使網絡對傳統媒體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戰。近年來,面對層出不窮、一浪高過一浪的網絡熱點話題,傳統媒體有時候顯得措手不及,甚至失語缺位,只能扮演一個網絡熱點追隨者的角色,被動應付,被迫接受網絡流下的口水,從而“被渠道化”。傳統媒體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互補共長中引導網絡熱點,引導社會輿論,這是一個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傳統媒體“被渠道化”的表現 1.傳統媒體被“網絡推手”利用 近幾年來,各種形式的網絡紅人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受眾面前。在紅人高曝光度的背后,“網絡推手”這一職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網絡推手”常常通過網站論壇、博客、QQ群、聊天室等載體,通過放大、制造一些搞怪的事件,吸引網民的關注,在迅速傳播中達到他們所想要的目的。 值得關注的是,網絡紅人或熱點話題的出現,不乏借力傳統媒體的追捧。不少傳統媒體主動追隨網絡炒作,以此來吸引讀者的眼球。“網絡推手”也正是看中了傳統媒體這一偏好,不斷地回鍋炒作,根本不用擔心傳統媒體不接網絡的口水,進行二次傳播、三次傳播。如此一來,傳統媒體就成了網絡推手的“幫兇”,把原本只是網絡惡意炒作的東西“洗”成了主流信息。比如,風行一時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便是網絡推手為幫助某網絡游戲保持關注度而一手策劃的,讓他們竊喜的是,跟風而上的傳統媒體成了商業炒作機構的免費勞動力。 2.傳統媒體為吸引眼球跟風炒作 前段時間,關于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兒子打人的帖子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進而延伸到傳統媒體,大大超過了一般人的預料。一個打人治安案件,何以演化成網絡熱點?皆因打人者有一個名人老爸。在很多人的眼里,這是“我爸是李剛”事件的翻版。因為事涉名人,一個治安案件被人刻意渲染。這些年來,凡事一涉及到名人,總是被一些網絡媒體無情地炒作,但一些傳統媒體常常為吸引眼球而跟風。 在真實信息、正面輿論與歪曲信息、誤傳信息、誤導輿論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時,傳統媒體能否針對公眾的心理特點及時進行釋疑解惑,成為考驗媒體公信力和權威性的關鍵所在。遺憾的是,在網絡熱點面前,不少傳統媒體喪失了判斷力,迷失了自我,以“滿足受眾需求”為借口,跟風炒作,混淆了視聽,誤導了輿論。 3.傳統媒體從業者熱衷于“拿來主義” 一方面是傳媒產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傳媒從業人員的良莠不齊,尤其是作風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利益化、市場化、權利化的驅動下,把采訪和發稿異化成一種交易。許多從業者急功近利,追求轟動效應,追星造星,炒作明星緋聞,渲染暴力和黃色新聞,迎合低俗之風,甚至傳播假新聞。許多記者熱衷于泡會議,跑熱門行業,嫌貧愛富,不愿下基層,不愿下農村,更不愿到貧困山區采訪。而諸如“新聞發布會”、“懇談會”、“推介會”、“聯誼會”等場合記者常常趨之若鶩。傳統媒體內部存在的這些作風問題,恰恰又成了網絡可利用的空間,我提供什么你登什么,網絡媒體偷著樂,傳統媒體卻渾然不知被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