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聞實踐》雜志供稿 似乎一夜間,不論是明星大腕還是普通人,都成了“微博人”。而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與微博掛上了鉤,幾乎所有的媒體都無法和微博在時間上競爭,幾乎所有的微博用戶都成為了潛在記者。由此出現的一個現象是,傳統媒體高度關注微博,高度關注微博上的信息,微博上的熱點幾乎都成了傳統媒體報道的重點——傳統媒體“跟著微博走”。 微博改變了當今社會的“信息生態圈”,成為許多人的“必需品”。風光一時的開心網、屹立不倒的騰訊QQ、快樂交友的人人網,以往人們用45°角仰望的精英變成了零距離并肩的用戶,你就是再大的腕都可以被加為“好友”,再隱秘的事都會天窗大開,人人都擁有“拇指話語權”。門檻低到塵埃,再加上眾多名人“推波助瀾”,使得微博的用戶數和活躍程度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2010年一年內,由互聯網特別是微博制造的輿論熱點從8000例激增到9萬例。 傳統媒體“跟著微博走”,并非沒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現階段傳媒界存在的問題和苗頭是,很多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出現對微博強勢意見的膜拜,無力站在一定的距離上觀察并審視它們。有的媒體一味轉載微博上的信息,表達與微博上同樣的情緒,甚至學著微博語言。長此以往,傳統媒體只能降低自己的水準,變鈍自己的敏銳力、觀察力,僅僅成為微博的“印刷版”或“電視版”、“廣播版”。 在“微博改變生活”的今天,傳統媒體應該作出怎樣的選擇?我認為,傳統媒體不應“全盤跟著微博”走,必須建立以傳統媒體為源溯的新聞傳播新模式—— 1、傳統媒體助力微博建立虛擬社會良性運作機制。傳統媒體以報紙為例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以其真實的報道、權威的發布、及時的反應,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微博從2006年出現至今只有五年,在這短暫的時間當中,人們喜愛它、運用它,可是微博職業的傳播隊伍還沒有形成,信息的傳播機制還沒有規范,媒介的運行模式還沒有具備。微博對個人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對其他媒體的影響只是端倪初顯,所以傳統媒體仍然有許多值得微博借鑒的地方。很多人需要傳統媒體,因為他們認為能夠得到良好信息的供應,能夠成就良好的公民社會。可大多數微博信息缺乏深度的調查,并且很多信息來自匿名消息源。如貴州錦屏副縣長女兒“炫富”、河南性奴案、云南曲靖重毒鉻渣污染案等都是先由微博爆料,后由專業媒體記者深入調查后真相才得以呈現的。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深入、全面、準確是微博目前無法超越的。微博的快速發展急需建立微博虛擬社會的良性運作機制,借鑒傳統媒體的優勢創新管理思路,勇于深入調查,重視良性疏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