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要:目前,網絡已經成為我國公民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途徑。網絡時政新聞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該文分析當前網絡時政新聞的傳播與網民政治素養的關系,并探討完善網絡時政新聞報道的途徑。 關鍵詞:網絡 時政新聞 政治素養 目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途徑。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4.85億。網民作為當今網絡社會的主要參與者,他們自身素養的高低,尤其是政治素養的高低將會對我國今后的政治發展、民主發展等產生重大影響。網絡時政新聞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何把握好網絡時政新聞消息的傳播,不斷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如何認識當前網絡時政新聞的傳播與網民政治素養的關系?如何發揮網絡時政新聞在提高網民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這類問題值得業界和學界探討。 政治素養是指社會群體在一定階段所形成的政治行為能力的總和,它是社會、經濟、政治等在公民個人意識上的綜合反映,主要包括政治情感、政治認知、政治態度三個方面。一定的社會政治文明發展程度可以透過公民的政治素養得到折射。作為網絡政治文明的一部分,網絡時政新聞則是指借助網絡媒體報道的個體性的事實新聞或消息。由于網絡上很多時政新聞沒有對新聞事實提供更多的細節,網民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時政新聞的內涵與實際意義。但是,同樣作為以新聞為主的信息發布平臺,人民網在時政新聞報道方面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作為國家重點新聞網站的排頭兵,人民網以“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打造的時政新聞頻道備受網民青睞。再如,鳳凰網時事政治板塊也比較獨特,通常以第三人稱視角或社論等形式表達觀點,有的是相互佐證,有的則是針鋒相對,這樣的表現形式也有助于網民獲得更多的信息。此外,類似的還有新浪網的高端動態、騰訊網的今日話題、中國新聞網的要聞導讀以及搜狐網的聲音板塊等。人民網獨具特色的報道內容與方式,在提高網民政治素養方面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完善網絡時政新聞報道。 一、充分發揮“議程設置”的功能,培養網民的政治情感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媒的重要社會功效之一,也就是說大眾傳媒對一件事情是否予以報道或者報道程度有多大,將影響著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美國著名新聞學者W·李普曼認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它在人們頭腦中形成“關于外部世界的圖像”,并由此影響人們的行為。政治素養中第一因素是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心理構成要素之一,是指政治主體在政治生活中對政治體系、政治活動、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產生的內心體驗和感受,是伴隨人的政治認知過程所形成的對于各種政治客體的好惡感、愛憎感、美丑感、親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統稱。 實踐證明,只有給予人民參與政治活動的機會,人們才會對政治產生好感。網絡媒體的最大特點就是網絡的互動性,而這恰恰也是培養網民政治情感的途徑。例如,人民網曾推出對國家各部委的工作提建議,向兩會代表委員獻良策,對家鄉發展表達期望的“有話網上說”特別報道專題。從專題推出到現在,僅對部委工作建言的就已經超過千萬條。人民網開設的這些專題,能夠很好地培養網民的政治情感意識,通過為部委工作建言,為家鄉發展捎句話,為代表委員獻策,調動了網民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