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整體策劃 凸顯專業能力
關注“兩會”報道的網絡渠道很多,調查顯示,使用綜合門戶網站關注“兩會”報道的人群比例最高,為63.2%,其次是“微博”(45.8%)。值得關注的是傳統的社區論壇、個人博客等互動平臺所占比例較低。
下圖為網民關注“兩會”報道的網絡媒體渠道
(數據來源: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2012年3月,本題項為可多選,Base=3337)
什么原因吸引受眾通過門戶網站關注兩會?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的調查報告表明,像兩會這樣的重大時政性報道上,門戶網站具有整合信息和深度等優勢,比一些碎片化的傳播更有優勢。
在通過“綜合門戶網站”關注“兩會”報道的人群中,75.7%的人認為“報道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是其選擇綜合門戶網站的原因,其他依次是“報道形式多樣,涵蓋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58.3%)、“報道具有一定深度,思想性強”(50.3%)、“報道使用的信息來源權威可靠”(41.5%)、“注重報道的平衡性,涵蓋不同的意見、觀點”(36.0%)、“評論中發表的觀點理性,不偏激不極端”(33.1%)、“注重對相同主題的信息的整合,緩解信息的碎片化傳播”(26.1%)、“邀請政要、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做客兩會訪談節目”(22.2%)。
根據調查報告,業內分析認為,鳳凰網在兩會中的報道更為專業,在整體性報道方面,有專業統一的策劃,能夠緊緊圍繞時政熱點、爭議話題,展開組合拳式的全方位推廣。
在兩會前一個星期,鳳凰網即推出系列策劃《盤點兩會十年》、《中國人看兩會》等預熱內容,將兩會報道關注點提前傳達給網友。兩會期間,鳳凰網又陸續推出《溫家寶詩言志》、 7 期自由談特別版評論專題,關注刑訴法、烏坎等兩會熱點話題。其中,自由談評論專題,是網絡門戶中唯一專注于兩會日常系列評論專題。兩會結束當天及后續幾日,鳳凰網還策劃制作了《我是溫家寶》、《 2012 兩會大盤點》、《這些年,他們代表我們》,前后呼應,使得報道的整體感充分體現,給網友以完整專業之感,對報道資源的利用也最為充分,策劃點最為深入。
與鳳凰網相比,新浪網的特色是海量信息,動態及時,但互動較少、缺乏原創;搜狐網的報道偏娛樂化、影視化;騰訊與新浪網相同,利用微博的新媒體形態,充分傳播兩會信息,有碎片化傳播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