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定信念、堅持學習,用思想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新聞宣傳的不斷改進。
該同志深知宣傳工作所具有的高度政治性與敏感性,作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綜合廣播的副總監兼黨支部書記能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他所分管的新聞宣傳工作,能認真落實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宣傳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每年的宣傳工作任務;他所分管的新聞類節目,年年都有新氣象,年年都有新獎項;他所負責的支部曾被評為省廣播影視集團優秀支部。做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他堅持恪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則,關心集體,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平時能團結同志,共同進步。
二、盡職盡責、開拓創新,組建“福建廣播新聞協作網”,開創性地有效整合了廣播新聞資源。
為了搞好新聞宣傳報道,該同志把新聞報道網絡的構建作為首要任務。從2004年開始,在該同志的策劃下,新聞綜合廣播加大了新聞網絡的建設力度,牽頭成立了“福建廣播新聞協作網”,并投資設立了一個傳輸網站作為稿件的匯總平臺,經過兩年的艱辛努力,建立了一個包含全省所有66家市縣電臺在內的,能通過電腦網絡和電話網絡進行新聞報道合作的網絡。這個網絡的覆蓋面之廣、參與臺之多、合作程度之密、合作熱情之高,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這項工作有效地配合了省級新聞廣播的節目改革。
在建立“福建廣播新聞協作網”后,2009年該同志又牽頭發起成立“全國省級新聞廣播直播網”,目前已有28家省級電臺參與合作,每天都有全國各地廣播記者進行連線報道,大大擴展了合作范圍,有效整合了新聞資源。
三、借助平臺,擴大影響,向中央臺傳稿工作在全國名列前茅,合作方式求得新突破。
為搞好新聞宣傳工作,該同志想方設法找準突破口,借助中央臺的高端平臺,樹立福建的良好形象。從2004年接手新聞宣傳工作以來,他所負責的向中央臺傳稿工作在全國名列前茅,成績逐年上升,直到2006年年初名列全國第一, 近幾年依然成績斐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就是該同志認真把這項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加大投入力度,對內暢通渠道、改革機制,對外拓寬信息渠道,整合新聞資源。因此,不僅發稿量大大超過往年,發稿工作還出現了重頭稿件多、音響報道多、現場直播多的喜人局面。在展示海峽西岸風采的同時,也在全國同行中顯示出福建廣播人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
在該同志的直接策劃下,新聞綜合廣播抓住重點題材,與中央臺合作,進行大板塊直播節目的策劃和制作播出,著力多側面展示海西區風采。2005年初,該同志抓住我省的特色題材,積極向中央臺建議,促成了《兩門兩馬海上直航》近2小時的特別節目在中央臺《直播中國》欄目中播出,更多、更準確地宣傳福建的近臺優勢和福建在促進兩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其后,每年在該同志的直接策劃下,都有多場大型直播活動在中央臺播出,特別是2008年還與中央臺聯合進行奧運火炬在福建傳遞的現場直播,連續3天、每天10小時不間斷的新聞性現場直播也是福建廣播史上的一個創舉。中央臺的專家們評價說,福建臺在大板塊節目的構思策劃、采編制作、節目包裝上都趨于成熟,有大臺風范。
四、追求質量,爭創一流,抓節目改革不遺余力,抓節目創新精益求精。
作為分管新聞宣傳的副總監,該同志大力推進節目改革和創新,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著手,全面提升節目質量。遵循“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權威,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速度,一樣的新聞的不一樣的價值,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包裝”的原則,對新聞類節目進行進一步的改革,以形成一種整體的核心競爭力。從2003年開始,基本每年都有欄目獲得省宣、省新協頒發的“福建新聞名專欄”稱號。
五、以身作則,不辭辛苦,奮戰在一線,確保所有重大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質保量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該同志每到關鍵時候總是沖鋒在前,親自參與新聞綜合廣播這個廣播主頻率的各項重大活動。
——每逢臺風、暴雨等重大自然災害,頻率都要進行大時段直播,他都在一線指揮,直至所有報道結束,有時跨度長達幾天;
——所有重大事件的現場直播和轉播,如兩會、黨代會等,他都在直播間全程負責安全播出并指導節目的及時調整;
——所有與中央臺聯合進行的大型直播活動,從策劃、聯系、統籌、審稿、直至節目播出,他都在一線指揮,每年有好幾次這樣的直播活動,每次耗時7到10天,保證了合作的順利進行。
六、抓準導向,多出精品,創優取得新突破;
該同志始終把創優工作當作頻道的工作重點,全程參與各項創優工作。他踏踏實實從大量新聞素材中反復篩選,對每一個創優選題都組成專門的小組,對選題進行反復的討論,確定主題和報道的角度,從采訪、寫作、包裝制作都相應的負責人,內容層層把關,形式上也是力求創意獨特,讓新聞事件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通過聲音世界的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由于他細致堅持的努力,頻率創優工作始終是廣播中的主力。
該同志同時在業務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他本人也始終堅持在創優第一線,歷年來有幾十篇作品、論文獲獎和出版。僅2004、2005兩年,作品共獲得省級以上獎項近20篇(次)。獎項檔次較高(有全國一、二等獎),而且作品涉獵范圍廣,種類多。他在新聞戰線工作了22年,對這一行一直懷有十分的熱愛和眷戀之情,因此平時非常關注新聞界研究新動態,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常撰寫文章談工作感受和設想,如論文《突出廣播特色,創新節目形態》、《對在頻道專業化背景下打造廣播新聞強勢品牌的幾點思考》曾獲各類獎項。另外,他還是《海峽兩岸教授博士辭章學叢書》第一套的編委、第二套《大學辭章學》的作者之一(該叢書分別由海風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現在還是全國辭章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文學語言研究會理事。
?
(后附部分獲獎作品和論文目錄)
附部分獲獎作品和論文目錄:
?
——文藝專題:《梨園千秋劇? 東流兩岸情》
獲:第五屆中國廣播文藝獎一等獎、第11屆對臺灣廣播優秀節目特等獎、第三屆全國對臺宣傳稿件二等獎。
——新聞組合:《福建新聞2000.9.13》
獲:2000年度中國廣播電視獎廣播新聞獎(節目編排)二等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廣播新聞節目編排)二等獎、2000年度福建廣播獎一等獎。
——對農節目:《十年甘苦話創新》
獲:2001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節目一等獎。
——系列報道:《老嚴何時能致富》
獲:2001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節目二等獎。
——理論節目:《當代勞動的新特點和新變化》
獲:2001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廣播理論節目三等獎。
——特別節目:《追憶英雄鄭忠華》
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二等獎
2004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長消息:《“一卡一證”進入“歷史博物館”》
獲:2004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長消息:熱切的期盼
獲:2005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連續報道:生死大營救——建甌6、15滑坡救援紀實
獲:2005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長消息:福建征地補償款全部償還到位 獲:2005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新聞:沃爾瑪中國第一家工會在晉江成立
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二等獎
2006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系列報道:留住紅軍的聲音
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07——08年度)提名獎
2007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一等獎
第十四屆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新聞專題:校長媽媽
獲:2007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二等獎
第十四屆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長消息:艱難的抉擇
獲:2007年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二等獎
第十四屆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廣播學論文:《突出廣播特色 創新節目形態》
獲:2001年度福建省廣播學研討會論文評獎二等獎。
——廣播學論文:《對在頻道專業化背景下打造廣播新聞強勢品牌的幾點思考》
獲:2002年度全省廣播學論文研討會評獎二等獎。
——語言學論文:《語境與廣播語境》
?????? 收錄在香港華星出版社出版的《修辭學研究》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