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銘,男,漢族,現年54歲,中共黨員,1984年調入福州晚報任記者,先后在群工部、社會部、經濟部、采訪部、要聞部任記者,1998福州日報創辦轉入福州日報,現為福州日報縣(市)記者部主任。
劉家銘同志2003年被福州市委、市政府評為福州市實施“東擴南進”戰略先進個人、2003年海交會工作先進個人;先后獲本單位“先進工作者”、“積極分子”、“放心記者”、“勤奮工作獎”等榮譽。他獨立或為主采寫的作品有50多篇獲得全國、省和市級各類新聞獎。其中,福建新聞獎特別獎1篇,福建新聞獎一等獎4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4篇,全國晚報好新聞特等獎1篇,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一等獎2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3篇。
劉家銘從事新聞工作28年,也算是新聞戰線一名“老兵”,雖已年過半百,仍堅持經常下基層采訪,迄今已跑過福州市所屬的大部分鄉鎮,包括一些偏遠的山區村落、海島小村,采寫出許多來自基層的生動鮮活的新聞。如《南嶺七噸毛豆“突然”貶值》,就是他在基層偶然聽通訊員“一句抱怨”后,立即帶領年輕記者深入福清南嶺鎮文祚村,采訪了當地許多鎮村干部、農民,以及相關部門、單位挖掘出的“三農”題材的深度報道。《南嶺七噸毛豆“突然”貶值》反映了文祚村農民7噸多毛豆送檢和抽檢時無異常,但在領款時卻被收購單位以有農藥殘留為借口,收購價由2萬余元跌至2000余元,嚴重傷害農民切身利益和種田積極性的事實。文章在福州日報一版刊出后,他按編輯部要求,繼續組織追蹤報道,促使問題得到解決,收購單位最后 償還了農民豆款并支付了利息。這篇文章獲得第九屆福建新聞獎一等獎。劉家銘還經常深入一線工地,每年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他都主動放棄休息,堅持到工地采訪堅守崗位的建設者,十多年來始終如一,寫出許多反映福州城市、交通等領域建設成就的報道。
劉家銘能堅持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自參加新聞采編工作以來,他采寫出了許多反映各條戰線成就的綜述報道、深度報道、獨家新聞。最近幾年,福州市“兩會”和“5.18”,福建省“9.8”等重大活動,他和記者一起駐會,做好策劃,現場采訪,并指導記者采寫新聞。去年海交會,他帶領一組記者深入采訪,不僅個人采寫的文章獲“5.18”好新聞獎,福州日報采訪部集體也獲得宣傳報道組織獎一等獎。2009年,他主筆采寫的反映兩岸交流的《“金橋”連兩岸 榕臺一家親》,被評為2009年度福建新聞獎一等獎、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一等獎;同年,他的另一篇反映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消息《馬尾百家企業承諾不裁員不減薪》,也獲得2009年度福建新聞獎二等獎。他采寫的作品導向明確,有一定新聞性、可讀性,為福建、福州科學發展,為海西建設發揮了良好輿論作用。
劉家銘熱愛新聞工作,對工作滿腔熱情,兢兢業業、埋頭苦干,跑一個口、愛一個口、專一個口,同時也熱心傳幫帶好年輕記者。他先后負責財貿、政法、城建、交通等口的采訪報道,都能誠懇待人,認真做事,廣交朋友,受到了上述部門的信任和好評,迄今還被公安部門、交通部門聘為監督員。比如,他負責跑城建口,能堅持到第一線,在采訪中學習、充實城建專業知識,培養自己成為福州城建“行家記者”。他對福州城市建設工作比較熟悉,寫出了多篇有一定影響的報道和獨家新聞,受到業界肯定和讀者好評。劉家銘還發揮一名“老兵”作用,善與記者溝通,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年輕記者分別進行輔導,熱心做好傳幫帶工作,尤其是經常帶領年輕記者到基層一線采訪,幫助他們成長。他們采寫的新聞有多篇獲得省、市好新聞獎。
劉家銘嚴格遵守宣傳紀律,作風正派,沒有違紀違規現象。作為一名全天候記者,多年來他幾乎沒有節假日,每次防抗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他都主動要求到第一線采訪,采寫出許多現場新聞。擔任部門領導后,每遇抗災或突發事件,他益發增強責任感,指導、帶領記者采訪。2003年8月26 日夜,閩侯上街發生大爆炸,他迅速帶領記者與第一批消防車同時趕到現場,合寫的《 上街沙堤村發生重大爆炸》消息,獲得當年福建新聞獎一等獎。劉家銘能堅持新聞真實性,做好輿論監督,如獲福建新聞獎二等獎的《包檢車還是包“賺”錢》等。2008年5月,倉山一個村有數百村民非法集資建房,在深入調查后,他認為這不是一般拆遷糾紛,而是發生在福州最大規模的典型的違法建設行為。在采寫過程中,他多次接到匿名威脅電話,但他頂住了壓力,寫出了《倉山數百村民非法集資建房》的報道。文章見報后社會反響強烈,市領導專門作出批示要求依法處置。隨后,他帶領記者繼續進行追蹤報道,直至“福州規模最大的違法建筑群”被依法拆除。這組系列報道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作品也獲得2008 年度福建新聞獎一等獎。
劉家銘注重學習, 勤于思考、努力創新思路,在編委會的指導下,先后策劃了 “ 奧運冠軍作客本報 ” 、 “ 福州十佳交警評選 ” 、 “ 福州市住宅小區優秀建筑色彩應用評選 ” 等。2006年他向編委會倡議、并制訂出詳盡的 “ 福州十大名片評選 ” 活動方案,受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和肯定。在報社、市委宣傳部、文明辦領導下, “ 福州十大名片評選 ” 活動歷時4個多月,有近百萬人次參與活動,上萬張推薦票從全國各地飛來,逾千名海外鄉親通過各種渠道推薦福州名片。一時間,評選 “ 福州十大名片 ” 成為市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 福州十大名片評選 ” 活動社會反響之大、參與面之廣,前所少有。最后,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等當選 “ 福州十大名片 ” 。此次開展的評選名片活動,對三坊七巷等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福州宜居宜業城市產生了積極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