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編采良性互動是提升報道質量的生命線 [網友楊再昌]:請問董主編,您所說的編采互動全新機制是什么?從事新聞行業的人都知道,采編存在“把關人”跟效率出稿的“矛盾”關系,你們是怎樣保證又快又好的出稿,還不出問題?走轉改對采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期待? 【董建勤】:辦報需要理念支撐,講大一點兒就是說要有新聞思想,也就是我們社長、總編輯一貫強調的要“做有思想的新聞”,美國學者沃倫·弗韋曾說,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編采互動全新機制就是改變傳統的編輯坐等來稿,或既當記者又當編輯編采不分家的情況,轉變雙向互動模式。編輯重心前移,主動作為,既出謀劃策又細心打理,用心傾情,為記者提供全程編輯服務。人民日報2003年創辦的視點新聞版被譽為改革改版的試驗田,旨在舉全社之力,探索編采互動全新機制。2004年創辦的體育新聞版是這一探索的延續。2005年創辦了經濟政治文化新聞版,全社推動編采分開新機制?!鞍殃P人”和效率出稿的“矛盾”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如果大家能夠把崗位當事業,將版面作平臺,用誠心、用情意、用新聞理想、用編輯思想共同經營,身為編輯甘居幕后,保持全天候的警覺和守望,用全新的現代新聞理念統領版面,在提速的同時提質,還以視點新聞為例,初始著眼“三貼近”,打造黨報新品牌,聚焦熱點、難點和焦點,到逐漸當日做新聞、做當日新聞,再深化到抓當日新聞事件,挖獨家深度,促進版面出新出彩不出錯。 “走轉改”對采編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在于著眼長遠,立足常態,形成長效。在“三貼近”上取得新進展,而其中編采良性互動則是提升報道質量的生命線。 通過“走轉改”的編輯實踐,要聞五版編輯室逐漸凝聚成一支朝氣蓬勃敢打硬仗的“走轉改”編輯團隊。孟揚副主編獨具慧眼,善于組織編發帶有泥土芳香的“短實新”稿件;編輯張蓓長于從群眾語言中汲取智慧,制作鮮活靈動的好標題;編輯王明峰赴內蒙古“新春走基層”,新同志李浩燃、葉琦積極參與采訪搬家工、春運火車站、打工子弟學校等,通過實實在在的“接地氣”,心靈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作風得到錘煉。 [網友藤樹]:4月11日,劉云山同志在北京出席發揚“走轉改”精神、深化“走轉改”活動研討會時,提出要帶著使命感深化“走轉改”,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您怎么理解? 【董建勤】:“走轉改”活動如火如荼,我們將一如既往編采互動,全力促進“走轉改”活動,深懷感情,帶著思考,身體力行,推動將更多“短、實、新”的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 [主持人]:感謝董老師在百忙之中來到強國論壇,為廣大的網友在“走轉改”問題上答疑解惑,本次訪談最高的在線人數超過85萬。 【董建勤】:感謝各位網友給我這樣一個重新思考、審視自己、審視我們所做工作的機會,很珍惜有這樣的一個坦誠交流的平臺,也歡迎各位網友對我們的“走轉改”報道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 來源:強國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