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合力圍觀國計民生,保障公眾的表達權與監督權。權利不對等使公眾話語與來自官方、企業等話語有明顯的不對等,參與公共事務、反映個人問題、表達個人觀點的話語訴求多被壓制,維權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而在微博營造的話語空間中,蘊藏在民間的話語力量被激活,以“微”力攪動輿論動向,給強勢話語施以輿論壓力。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后討論事故原因、反思經驗教訓,深究鐵道部的管理問題,敦促鐵道部深化改革,部分用戶持續關注,追蹤相關部門對事件調查和處理的進展。“郭美美事件”賴于網友對郭美美全方位的信息搜集,匯總舊聞和新聞,明察蛛絲馬跡,細心推敲,引爆了公眾對紅十字會的不信任和不滿情緒,迫使紅十字會作出改革。微博成為公眾表達意見、宣泄情感的場所,它因應了當下公眾“想說、要說”的社會心理。無論信息正確與否、觀點是否偏激,都應該寬容待之。如此,公眾的聲音才有可能被傳達,相關的社會訴求才有可能被聽到、注意到,這也是維護穩定的上策。 “意見領袖”微博聚焦公眾關注點,強化民聲。《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7月19日,我國網民數達4.85億,其中微博用戶1.95億,不是網民,更談不上微博用戶的那部分人的話語權更值得關注。同時,信息量龐大的微博也讓很多人的訴求被淹沒。基于此,微博對公眾話語權的有效建構更有賴于專家、學者、媒體人等意見領袖。借助其在專業領域的威信度和社會影響力,關注被忽視的沉默群體,打撈一些被沉沒的聲音,有效地表達民意。經濟觀察報記者王克勤的新浪微博有很濃的民生意識,如河北大學撞車案、錢云會案、上海大火、廣西垃圾填埋場風波、拆遷、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等新聞事件,他或主動發布相關信息,包括發布自己或所在媒體采寫的信息;或轉發當事人信息,河北大學車禍案中,其微博多次及時公布了死者家屬的來電和短信(如陳曉鳳哥哥緊急懇求:王老師,今天上午我爸簽字同意重新尸檢,下午三點半在保定急救中心進行,他們有很大問題,我現在不知該怎么辦。希望您幫忙,讓媒體記者跟進報道,廣大網友關注支持。我懇求社會各界人士能夠盡快趕往保定幫幫我!謝謝!!);或轉發其他微博的相關信息,且對轉發進行再創造,或為其增加信息,或加入思考、看法。對其在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兩個月內發布的306條微博的統計顯示,其轉發的微博為165條,占兩個月微博總數的58.2%。其中轉發并發表評論和轉發并發布信息的微博為165條,占轉發微博條數的92.7%。 意見領袖把微博作為信息發布的渠道,加之本來就有的高人氣,能使那些需要被傾聽的話語得以強化或打撈,他們的微博也逐漸成為關注公眾事務、推動公共交流的窗口。 意見領袖“經營”微博,倡導社會公益活動。以上論述的是意見領袖們積極、及時傳達公眾聲音,助公眾維權的內容。那么,意見領袖倡導的公益活動則是對微博保障公眾話語權的精耕細作。近期,微博上學者、記者等意見領袖發起的公益活動漸成氣候,影響力延伸到了現實生活中。“大愛清塵”公益發端于王克勤關于拯救124位甘肅古浪塵肺病人的微博,從塵肺病患者現實境遇到其工作環境再到該群體維權難以逐步深入進行微博“報道”,得到公眾尤其是“北京廚子”等知名人士的回應,他們積極行動起來聯系醫院、社會力量幫助塵肺病患者。其后,在王克勤的呼吁下,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騰訊網、搜狐公益、王克勤團隊共同發起“大愛清塵·尋救中國塵肺病農民兄弟大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