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借力微博營銷,廣播從業者應有的媒體意識 微博平臺是放大了的公共場合,每一條微博可以說都是公開演講。在這個平臺上,廣播人要研究和掌握微博的傳播特點,熟悉其媒體屬性和迅速、裂變式的傳播特征,做到心中有桿秤。 首先,微博有著豐富的消息源,廣播媒體的記者必須練就從微博中甄選新聞的本事。在微博平臺上,一方能提供有價值的即時信息,另一方能從這些信息中篩選出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這是微博得以發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微博信息來源類似于“新聞線人”的角色,我們需要對其信息的真實性加以判斷,對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深入采訪,追問和還原真相,不能簡單平移微博內容,一旦成為微博的“批發商”,就會失去聽眾。 其次,微博時代我們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對信息的加工整合,廣播媒體人要始終不忘深度報道的職責。“人們不僅需要短消息,更需要對新聞事件深入的報道與解析,而這無疑是傳統媒體的強項”。突發新聞由公民報道出來,媒體的核心優勢在哪里? CNN引用Mashable文章指出“核實”(Verification)和“甄篩”(Curation)將是未來媒體新聞的核心概念。廣播媒體應利用并篩選微博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將其延伸為獨特的視角和解讀,同時借鑒微博的新鮮體驗,更加注重所傳播內容形態的包裝,更加注重情感營銷,以此聚攏更多的受眾,特別是年輕的受眾。 再次,廣播人要遵守新聞紀律,不斷學習,及時儲備知識,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可為追求“一鳴驚人”和“轟動效應”在微博上“搶新聞”。這一點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國際上一些媒體內部采用的規范值得廣播媒體從業者借鑒。美國《華爾街日報》發布了詳細的規則來規范員工使用微博,“當你把秘密的線人加為關注者之前,要請示編輯”,“不要(在微博上)討論尚未發表的文章、已經參加或者準備參加的會議、曾經做過的采訪等”。BBC社交媒體編輯在接受《衛報》采訪時也說過:“Twitter作為我們的內容平臺、新聞搜集工具以及與人們互動的新方式,對我們和我們的觀眾的價值日趨重要,我們十分珍視社交媒體的這種作用。快速播報突發新聞是這項使命最基本的要求。但重要新聞肯定不會在Twitter上面先發布。” 最后,廣播媒體人要借力新媒體,但更要持續創新,探索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融合之路。在技術開發上,從2011年開始,北京交通廣播與騰訊微博就在嘗試創新路況信息的采集方式,進行北京“微博路況”的全新產品開發與拓展。經過半年多的研發,“路況地圖”已建立起100人的“微博路況播報達人”隊伍,研發人員根據交通廣播的需求正在進行和微信、手機微博聯動的技術測試,并加緊優化地圖冊產品,不日將嘗試推出。 在新聞業務拓展上,北京交通廣播將繼續發揮90多家全國交通廣播微博聯盟的作用,互為彼此城市的“記者站”,在突發新聞事件的報道中形成合力,搭建起第一時間獲取和求證信息的便捷平臺,提升品牌影響力。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微博前端關注,廣播媒體隨即跟進,這一模式無疑是廣播媒體與微博媒體融合發展的共識。 變,則通天下。數字傳播時代,微博這個在中國最活躍的網絡工具,承載了社交媒體、新聞媒體等多重功能,廣播媒體不該只是旁觀者,須以開放的思維,積極融入微博平臺,借力營銷,謀求更大的發展。 作者單位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