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走進八閩校園,感受不同學校的辦學特色,呈現多樣校園文化氣質。福建教育電視臺在《福建報道》中自2月份推出“直擊八閩文化校園”專欄以來,陸續播出了《福建師大二附中:傳承船政文化 創建特色學校》、《如何讓校園文化成為品德課程的外延》等20條新聞,充分展示我省中小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動全省中小學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明風尚。 福建師大二附中:傳承船政文化 走進福建師大二附中,記者強烈地感受到船政文化賦予這所學校的特殊魅力。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福建師大二附中所在的馬尾區曾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左宗棠、嚴復、沈葆楨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在馬尾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馬尾造船廠、馬尾船政學堂的輝煌和“中法馬江海戰”的屈辱同時呈現在這片土地上。為了向全校師生宣傳“船政精神”,學校廣播站每周四開設專欄《船政之光》,邀請了海軍軍官、造船專家舉辦關于國家海洋權益、海軍知識、造船工業的講座,同時還組織外出參觀船政遺址和船政文化博物館,讓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船政文化歷史知識,感受船政精神。采訪時,正逢周末,在馬江海戰紀念館,我們看到學校的小講解員自豪地向游客介紹馬尾船政的歷史。校長告訴我們,學校每年都會選拔一批學生,在課余時間到昭忠祠、馬江海戰紀念館當小講解員,這項活動學校已經持續開展了21年。如今船政精神已經成為了學校的辦學靈魂。 漳州一中:我為福建名人立傳 背姓名、記年代,歷史課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中學生們最為頭疼的科目之一,為了能讓同學們克服在學習中的困難,漳州一中歷史組的老師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報刊、書籍等多種形式,以自己的視角,為漳州或自己所了解的省內名人寫傳記。這一做法不僅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體驗,還讓他們在輕松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完成學業,在校內形成“我為福建名人立傳”的文化學習風尚。 福州晉安進修學校附小:方寸之間作文章 作為“全國青少年集郵示范基地”,郵票的收集和設計制作已經成為晉安進修學校附小的一大特色,郵票上承載的文化元素也為該校新課程改革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學校創編了《走進方寸》集郵特色的校本教材,讓孩子們學習郵票的相關知識。此外,學校還成立了集郵協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設立了郵票展覽室,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郵票。在校門口、教學樓走廊上,記者看到不少學生設計的作品。學校老師還告訴記者,日前由學生設計的鼓嶺歷史題材的五幅郵票作品,即將被送往郵局印刷。 (福建教育電視臺新聞部 江菊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