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作為國內最早致力于互聯網企業發展問題研究的千龍研究院曾經吸納到很多國內優秀的研究人才,某種程度上說,新聞網站并未完全輸在起跑線上。當記者走進梁春曉現在的辦公室時,已經很難想象當年在千龍研究院的他是何種狀態,兩種疏離的環境和機制下的同一個人讓人遐想。他的辦公室位于北京東南四環的一幢寫字樓里,空間不大,但很整潔,已經很難在明顯處找到紙質印刷讀物,用梁春曉自己的話說,“現在已經很少讀紙質的東西了,有了電腦和手機就足夠。”他眉宇間所透露的氣場已和多年前學者的風范不同,有了商人和學者兩者之間的融合。 一物,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訊內容發布系統。采訪中,周科進很自豪地對記者說,“龍訊是研究院比較掙錢的”。千龍研究院當年被賦予很大的職能,“技術中心都放在研究院,互聯網是技術拉動型的產業,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周科進這樣說道。2002 年1 月1 日,千龍網龍訊1.5 模板正式投入使用。龍訊內容發布系統作為千龍網自主研發的產品曾經賣給其他網站使用,它是根據新聞網站自身特點而量身打造的,如今看來,雖然因為后來維護更新的問題出現短板,但很多理念還是超前的。當初為什么不買現成的發布系統?周科進對此很堅定地回答,“需求不一樣”。例如,龍訊內容發布系統具有內容三級審批功能。“商業公司做的發布系統一切為了便捷,缺點在于不利于管控,這正是新聞網站特別強調的。”周科進講到,新聞網站很多時候強調稿子的篩選和審批,而商業網站的發布系統是不提供這些功能的。千龍網的原創稿件很需要發布系統的內容三級審批功能,龍訊內容發布系統在當時已體現出分類和權限等理念,如今一些商業網站發布系統也因需要增加了審批等功能,用周科進的話說這是“殊途同歸”。 一刊,即《中國網絡媒體動態》,這是一份由千龍研究院主辦的關于互聯網發展動態的刊物。 “2004 年1 月,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全球八大下一代互聯網同時宣布開通服務儀式正在舉行。當開幕式上藍色的地球旋轉到中國時,聚光燈下走出了CERNET 網絡中心主任吳建平教授。作為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的代表,吳建平教授驕傲地宣布,我國將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IPv6 互聯網。”這是摘選自八年前由千龍研究院所做的《中國網絡媒體動態》(2005 年1 月3 日)一期中的內容。 八年后,在今年6 月6 日,IPv6 在全球范圍內正式啟動,預示著歷經多年研究、試驗、普及等準備階段的IPv6 步入了實施運作的新階段。如今回看2005 年1 月3 日出版的這期《中國網絡媒體動態》,在同一期的十余個欄目之中有多處從不同角度涉及IPv6 最新進展的內容。這是千龍研究院立足企業而又超脫企業的體現,它是將整個視角延伸到更遠處,由此加強與業界和學界的進一步交流,在無形之中為企業發展提供潛在的動能。周科進對本刊記者介紹,當時千龍網已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等國內多家新聞院校的實踐基地,為合作院校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同時也為院校教師提供《中國網絡媒體動態》以及開展其他合作交流。 互聯網企業到了哪個節點 在國內互聯網發展短短十幾年中,已經歷了傳統門戶、搜索引擎、社交媒體三個階段,互聯網這一由技術驅動的產業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互聯網上就算每天只差一點點,積累下來差得就大了。”梁春曉這樣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