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商業網站和新聞網站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早已意識到要將互聯網作為平臺去運營,而后者則在很多年里一直把互聯網作為媒體來經營。平臺和媒體是兩個不同的層級,前者很開放,后者卻狹隘,因此忽視了互聯網的很多本質屬性。“兩類網站不可比,不能把互聯網的本質屬性展現出來就不能說是在做互聯網。千龍網在新聞網站中最早做博客,大概是2003 年吧,但是沒有做起來,主要是擔心模式的風險。商業網站的一切靠市場,鼓勵大家去嘗試、去創新、去冒險,沒有失敗的嘗試是成問題的。”梁春曉如此說。 下一站的“探路者” 2002 年,千龍網最早在國內設立了互聯網企業的研究院,時隔十年,作為重點新聞網站的人民網和新華網先后成立內部研究機構,這或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代表了互聯網領域里一個重要的群體開始有了相對超脫地審視自身發展的機制。互聯網企業的研究機構設立與否其實并不是最根本的,重要的是有沒有應對市場變化和技術革新的理念,是否有“抬頭看路”的意識。 對此,周科進認為,互聯網企業要“低頭拉車,抬頭看路。除了大量人在做具體工作之外,一定要有機構或若干人抬頭看路才能發展。新媒體負責人要有耐心,容忍成長,不要急于求成。”研究機構所涉及的課題和研究方向或許并不能馬上轉化為點擊率或創收,但會告訴企業向哪個方向走大致是不錯的。他舉例說明,2002 年千龍網已開始著手發展移動互聯網,人民網、新華網、千龍網曾合作推出了類似于手機報的產品——“掌上天下”。如果沿著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新聞網站就會改變在傳統互聯網時代追趕商業網站的局面,有可能一起跑。周科進說,“盈利模式、發展方向是研究機構的研究內容,企業不要怕暫時不能帶來收益,總結和研究的東西對于公司管理層確認發展方向是非常有作用的,公司決策不再是拍腦瓜的事情。” 2003 年,由于主管單位領導人的變更和領導人注意力的變更,千龍研究院被弱化。2005 年北京青年報社控股千龍網,千龍網董事長、總經理換人,周科進轉任千龍研究院院長。如今,過去的企業舵手轉向研究領域,他笑談自己是“沒兵的院長”。周科進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感言,“離開一線已經有七年,七年來脫離一線,關注職業生涯規劃。”四個月前,因為接受了一項新的任務,他重新接觸網絡。 在任職千龍研究院院長期間,周科進做了兩個比較重要的研究課題,一是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合作完成“中國網絡編輯勝任特征模型”研究,一是參與國家社科重點課題“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 在采訪中,他形容互聯網企業是“知難行易”、“未知比已知多”,因此,企業既要有實干的人,也要有仰望天空的人。“商業網站也有類似機構存在。”互聯網企業的研究機構在企業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梁春曉說,“產品本身不是研究出來的,好的產品也不是研究出來的,很多時候是最前沿的同事在和客戶的密切交流之中首先感受到客戶的需求,然后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創新是多層面的,比如運營方式、服務方式,這涉及到產品層面、技術層面,而深層次的才會由研發機構去做。” 據介紹,阿里巴巴集團對研究中心有相應投入,但研究中心不是做技術,而是做行業、做客戶、做趨勢的研究,主要和學術界合作比較多,講究平臺式開放。“互聯網上的研究和創新是很豐富的,本身也是Web2.0 的,是人人參與的、人人發起的,不是由領導拍板的機制。網站是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上大家都可以表演,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