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互聯網文化講究開放、創新,鼓勵嘗試和大膽說話,而現有新聞網站很難具有這樣的文化精神,想以研究機構為契機抓住互聯網發展的內在規律,就要在機制上進行根本性的轉變,要確立市場和用戶觀念。以阿里巴巴為例,研究中心的動力就是為客戶服務,它支持業務部門,成績由他們來評價,“研究中心做趨勢性的東西,互聯網本身是比較綜合性的,各家公司的做法不太一樣,有的是做技術,有的是做行業。”梁春曉談到。 每一個人都是創新的源頭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新華網新媒體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的研發人員大部分來自網站的研發部門,因此實驗室與研發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新華網企劃運營部主任姚笛總結說,“實驗室其實就是企業研究和創意成果轉化的綜合體。并且,在研發過程中企業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項目的發起者、參與者、組織者。”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互聯網企業因機制的轉變而滲透出的創新、平等元素。 “實驗室的設立和新華網整個企業發展聯系在一起,既然要做有競爭力的互聯網企業,就需要有自己的專利產品,有重大的課題項目。”參與過實驗室項目的新華網社區互動部副主任林明這樣說,在實驗室完成的產品都是經由小的模型、孵化階段、團隊研發,直到把產品變現這樣一個過程。“未來,實驗室扮演的角色或許不只是新應用的研發,而是要涉及到理論、戰略等很多層面。” 與此相對,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智囊”的梁春曉的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我們必須自己摸索往前走,每一個員工都會碰到問題,這才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每一個人都是創新的源頭”。在采訪中,記者在阿里研究中心的辦公區域看到了醒目的公司標語,其理念分為遠景、使命、價值觀三個方面。而采訪期間,偶遇“ 2012 全球十佳網商評選500 進100 宣講會”,作為主辦方,梁春曉提到此活動時的興奮溢于言表。在宣講會上,一位來自農村的王老板講述了自己和電商結緣的故事,王老板來自山東省夏津縣,他被叫做“網上地瓜王”,通過電商做地瓜生意,如今收入已是幾百萬,他說“沒有電商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沒有互聯網我們就走不出低谷。”此時,坐在臺下的梁春曉正聚精會神地關注著這位農民朋友的講述。農村電子商務恐怕是阿里巴巴研究和攻占的下一個藍海。 從阿里巴巴看到,互聯網平等、開放的精神滲透在企業內外的點點滴滴中,企業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來自研究機構的力量,更是每一個細胞的能量釋放,正如梁春曉所說,“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作為員工是一件很沒有成就感的事情。”互聯網企業生產的是信息產品,同樣要實現價值的轉換,如果沒有用戶的消費和肯定,事實上就沒有了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