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二、網絡的自由表達催生社會的正義 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網民在一種相對自由的狀態中率性而為,去除了熟人社會的壓抑,去除了遮掩與矯飾,失卻了直接的社會監督,網絡訴求主體可以輕松自由地表達個體的思想和情緒,網民對非正義的討伐解除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顧慮,更主動、更徹底、更直接的方式去追求正義。以“郭美美事件”為例,網友們主要從“郭美美來路不明之財的非正義性”和“紅十字會內部資金操作的非透明性及非合法性”兩方面進行討論,同時,從網友們對這兩個問題的關注體現了民眾對于正義的訴求。 首先,事件的始發在于“炫富”這一焦點,以“炫富”為焦點的網絡討論的第一階段里,這個年僅20歲的小姑娘全身名牌,住別墅,開豪車,身份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這個只有高中學歷的北漂嫩模何德何能竟能在20芳齡即出任“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一職呢?網民輕而易舉地把這一連串的標簽聯合起來,并得出這樣一種大膽的猜測:我們的捐出去的錢都用來救濟這個“炫富女”了?在這里,網民們關注的是正義里的機會平等問題和資源平等問題。機會平等問題,是指“紅會商業總經理”一職的任職機會。為什么郭美美擁有這個機會,而普通大眾則難以接觸這個機會呢?網民由微博上與郭美美互動的“郭長江RC-”聯想到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做出郭美美為郭長江閨女的猜測,并以此解析關于“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一職機會的疑問。最后紅十字會證實并無“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一職,郭美美不在紅十字會任職,郭長江也表示并無女兒,與郭美美毫無關系。但是,在網民這一問題的討論中體現了民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其后,在郭美美之真實身份曝光及其男友王軍的出現之后,網民的視線由中紅博愛到中鼎到商紅會轉向紅十字會,網絡輿論的焦點也就此停在紅十字會這個龐大的慈善機構上。一些具有較好的天賦能力,有優勢的人,在分配上占有較大的份額,比別人占用更多的社會資源,而這種本應全社會所共同擁有的資源,政府應當通過法律和政策的杠桿,對社會中的弱者做出補償,讓他們回饋社會。紅十字會在收集了來自廣大民眾所捐贈的錢物后,對于錢物的不透明處理與操作機制滋生了腐敗,令公眾產生諸多猜疑,對公共慈善事業失去信心。而在此事件中,商紅會的商業性運作、及其與中鼎、中紅博愛等民營企業的關系使得網民們對紅十字會商業化表示極為擔憂。在非透明的環境下,這種運作模式存在的漏洞之巨大可想而知,極有可能導致公益資金私有化。 由此可見,“郭美美事件”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中伴隨著網民們對于非正義的質問與監督,從而表現出其對于正義的訴求。就“郭美美事件”來看, “郭美美事件”網絡輿論體現了網民們對于正義的訴求——即呼喚一個公開、透明可以信賴的紅十字會的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網民對正義的訴求對于紅十字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受事件影響,紅十字會出現信譽危機,捐款額極速下降。為此,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對公眾的訴求進行回應,聲稱將會在3年內建成全國統一透明善款平臺[2]。盡管到目前為止,一個公開、透明的體制還沒建成,紅十字會乃至中國慈善事業的信任危機尚未解除,但是這一事件的輿論已然指引著中國的慈善事業走向公開、透明的道路。可以說,網絡的自由表達不僅使得網絡正義形成,也在現實維度上催生了正義,對社會正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