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要:突發事件的及時性、沖突性和影響力賦予其極大的新聞價值,突發事件的新聞策劃已經成為各傳媒品牌展現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平臺。挖掘深度報道、注重新聞策劃、以更加慎密的事件詳情彌補時效、版面設計更加追求沖擊力及表現力是報紙可以發展的突發事件新聞策劃方向。 關鍵詞:突發事件;新聞策劃;報紙 什么是突發事件?目前國內外界定不一。學者趙振宇在其《新聞報道策劃》一書中指出:突發事件,是指人們難以預測,或未能預測而突然發生的某種客觀情況或事件[1]。徐學江先生在《突發事件與國家形象》一文中則認為“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正因為它的突發性,突發事件總是迅速對社會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在極短的時間里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和熱點。[2]”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錢小芊的看法是“突發事件是有重大影響、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可能產生重大后果的安全事故,重大的刑事案件,自然災害,社會群體式事件,恐怖主義的破壞活動,以及重大的涉華外交事件,比如中美撞機。在實際工作處理中,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案件,在社會上比較敏感的案件,比如孫志剛案件。[3]”整理可見,突發事件的學術定義都集中在:一,突然發生,不可預測。二,帶有嚴重的社會影響結果。 一、突發事件的新聞特征 (一)時效性強 盡管每一種新聞都要求時效性,但沒有哪種像突發事件一樣,對新聞時效的要求那么“苛刻”。突發事件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就是沒有先兆,而且一旦爆發,蔓延迅速,新聞現場資料也稍縱即逝。這就對新聞策劃的時效性提出一個很高的考驗。它要求媒體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在最短的時間,挖掘出其新聞價值,設計最佳報道組合形式,以實現最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如新聞報道常見的重大礦難、交通事故、水災、火災等,都要求事故一發生就采取相應對策,否則報道的最佳時機也就會被錯過。 (二)變動性大 通常突發事件伴隨而來的是激烈沖突,可能是人與人的沖突,也可能是人與自然的沖突,例如9·11事件之后我們無法判斷恐怖行為是否還會在城市蔓延,汶川地震之后我們無法判斷余震會帶來什么新的情況,受災的人群和城市在行為和心理上會有什么與以往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很快消失,但更多的是呈現出一種階段性和多狀態性的特點,使得突發事件的報道變得更加難以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