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 要:學術期刊編輯的審稿能力是決定稿件質量乃至期刊質量的重要因素。編輯的政治敏銳性和依法規范的能力、編輯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編輯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等都對編輯的審稿能力有一定影響。所以,編輯要不斷學習進而提高自己的編輯能力,審稿能力,學術能力和甄別能力,為提高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量盡心盡力。 關鍵詞:編輯;審稿;學術質量 學術期刊的審稿工作是保證刊物質量的重要環節 [1]。學術期刊學術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期刊的論文質量,而論文的質量則有賴于稿件審理時的學術評判。因此審稿是期刊編輯出版流程中最主要的質量控制環節 [2]。編輯審稿是編輯過程的中心環節,實質上更是編輯工作價值定向的中心點。學術期刊編輯只有嚴把審稿關,才能有效控制學術期刊的質量。 一、編輯審稿的意義 編輯的審稿活動是整個編輯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對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及編輯自身的主體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編輯審稿活動的削弱,意味著文化傳播質量的下降;編輯審稿能力的喪失,意味著編輯主體價值的失落。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方面,各學科有愈來愈細化的趨勢,另一方面,學科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不斷產生新的具有橫斷性、交叉性的學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同一學科的專家,除非在從事同樣的科學研究工作,否則,往往也弄不懂同行所從事的研究內容。因此,編輯必須準確遴選審稿專家,使審稿專家與所審稿件的知識領域相吻合。事實表明,對審稿專家的遴選,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而是相當復雜的事情。選好專家之后,編輯還必須對論文及專家的評審意見加以分析,最終作出判斷。 由于種種原因(知識的、社會的、情緒的、生理的等等),專家有時也可能出現審稿失誤,對同一篇論文,幾位專家的審稿意見有時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大相徑庭。編輯應當根據專家審稿意見對論文進行分析、鑒別,判斷專家審稿意見是否與論文實際價值相一致。這就要求編輯具有較強的審稿能力。實踐證明,在審稿活動中,編輯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