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自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各新聞媒體紛紛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動員部署,新聞工作者都在努力提升為百姓生活服務的能力。作為一名記者,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做百姓的記者,報道百姓感興趣、關系百姓民生的新聞。 來廈務工人員是廈門發展必不可缺的群體,他們為這座城市奉獻著青春熱情,在完善他們權益的同時,社會給他們越來越多的尊重和關心。今年1月18日,新春佳節將至之時,廈門市總工會包車50輛,在五一文化廣場上,50部大巴依次排開,將場上的外來務工人員送回家鄉。此次50部大巴分別是前往龍巖、三明、南平3個城市的10條線路,來自300多家企業的2200名來廈務工人員搭車回家。“現在票不好買啊,明天還有一個回去的,都沒車票了,都買不到車票了”。一個來廈務工人員跟我這樣說。我采訪廈門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永紅,他告訴我,組織這種平安返鄉活動是感謝他們為特區所作的貢獻,也讓他們感受黨和政府包括工會組織的溫暖,讓他們在來年回廈門打工的時候帶更多的人來廈門打工,為廈門的經濟發展服務。除此之外,廈門市總工會1月15號已經包了3節火車車廂,把400多名職工送回江西老家。看著來廈務工人員一張張滿足的笑臉和掩飾不住的幸福感,作為見證這一時刻的記者來說,更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幸福。 醫療一直是人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設施的改進讓民眾對醫療更安心放心。3月27日,我跟隨廈門市衛生局楊局長和姜局長來到了長庚醫院、安寶醫院和翔鷺健康體檢門診部等3家臺資醫療機構進行調研,了解和解決他們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楊局長說到臺資機構進行走訪,目的是了解廈門臺資企業在開展業務中遇到的困難,能現場解決就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就協調解決。通過此次調研,我了解到長庚醫院碰到的主要問題是醫師不足,特別是兒科醫師,對此,楊局長表示,將通過聯合招聘、成立協會和沙龍等活動,進行人員交流與合作。做為首家在大陸落地的臺資醫院,經過4年的發展,長庚醫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每天的就診量可達2800人次。據悉,今年福建將繼續扶持發展民營醫院,鼓勵臺資辦獨資醫院。鼓勵支持公立醫院醫師到民營醫院執業,鼓勵支持公立醫院為民營醫院培養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促進民營醫院健康發展。醫療事業的穩定發展,對百姓來說也是福氣。 我除了采訪醫療領域,也采編了廈門完善電網格局、廈門婦聯“心理輔導站”開進企業等關乎民計民生的新聞,用行動來踐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努力做好記者的本職工作。(廈門衛視 溫智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