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轉變觀念是取勝之道。過去,由于歷史的原因,《大河理財》特刊以登載廣告為主,報道內容為輔。除了必發的廣告,配發贈送軟文是必須的,其他的“自留地”有多少,之前很難知道,等知道了,再籌劃就來不及了。改革應從否定自己開始,策劃報道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新、奇、顯是永遠的追求 新——形式新。根據需要,我們有時也會“形式大于內容”。一般服務性的稿子都不太講究形式,其實形式的選擇是很講究的,形式選得好,有助于內容的表達;形式選得不好,有時好內容也不一定能表達到位。首先,改變冗長的敘述形式,精講故事,將內容置于故事之中,將故事作為案例進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寫基金,不是從“跌跌不休”開始,而是從當時風行的“裸奔”開始,讀者關注“裸奔”的同時,也順便關注了基金。其次,在標題制作上下足工夫。寫基金,話題不新,只能在標題上做文章。如《基“本”光了 “基”寒交迫基金裸奔的愛恨情仇》把基金話題注入了新元素。再次,特別策劃過目不忘。《3·15本報推出——圖解河南知名擔保機構活動》、《“圖”說知名保險機構做您投保理賠“參謀”》以四聯版的形式推出,另四聯版是相關品牌廣告,這種規模和氣魄,讀者想不看都不行。可見,形式新和內容新是相輔相承的。 奇——內容奇。節日理財、不同人群的理財方式等常規報道相當于正餐,容易做,而小眾理財相當于甜點,不僅要做,還要做好。比如貴金屬理財、收藏、拍賣、典當等,雖然涉及的人不多,但關注的人不少。現在是信息時代,記者每天要面對數以萬計的事件,這就要求記者必須有鷹隼一樣敏銳的目光、超凡的判決力,面對日益加快的信息傳遞,能迅速衡量出價值的大小,并找到恰到好處的切入口來解讀。 無策劃不寫稿。每個星期的報道計劃都要在例會上提前確定,然后分配給相關記者。本年度我們堅持讀報制度,每星期指定一個編輯或記者讀報,在會上宣講所讀到的印象深刻的報道內容,提出報道設想,供大家討論,對選題進行充分論證補充。有的根據選題提供事例,有的進行觀點補充,記者把這些寶貴的鮮活資料記下來,成為后面寫稿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