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當人們所有的網上行為都留有記錄時,對聲譽管理問題進行理論化研究就變得非常迫切。事實上,聲譽管理已經成為危機管理中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傳統聲譽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個人和組織,但是隨著更多新議題場的出現,某些特定的議題場本身也會成為影響聲譽的因素。美國電子商務專家塔拉·亨特認為,網上聲譽基于三個要素:在網上的交往圈、網絡行為舉止的得體性和網上的受關注程度。 社會化媒體傳播特別重視同盟者和支持者,只有獲得來自同盟者或受眾的信任和稱贊,組織或個人才能有更好的存在和發展的機會。這些同盟者和支持者又被稱為信任代理,他們不僅能為服務對象提供重要的社會資本,[9]而且也可能成為新思想的提出者和新社交網絡的啟動者。除了這些處理注意力問題的中心環節,注意力經濟中專業人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新型注意力工作 注意力可以被界定為“將心智聚焦于特定的信息”的心理過程。[10]注意力經濟是網絡社會中的自然經濟,有人認為注意力交易將來可能會超越甚至取代金融交易。當注意力被認為是社會化媒體環境中的一種稀缺資源時,專門從事制造、推廣、販售注意力的就成了注意力工作者。他們的出現順應了數字達爾文主義發展的需求,他們通過關系建立過程吸引社會關注。注意力資源越稀缺,注意力工作者的地位就越重要。 注意力資源對經營活動來說不可或缺:一方面,企業家、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希望獲得記者的注意來幫助銷售產品或理念;另一方面,記者需要受眾的注意來維持他們既有的地位。在一個創新生態體系中,各種專業的或是業余的注意力工作者之間建立起一個微妙的共存關系。 在注意力經濟中主要有五種類型的注意力工作者,他們是新聞記者、公關人員、營銷人員、廣告人員和政治宣傳員。不同類型的注意力工作者有各自的服務對象或薪酬來源。新聞記者所從事的注意力工作主要服務于公眾利益。其他如公關、營銷、廣告人員,則完全代表了受委托的信息提供者的利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贏取公眾的注意力,從而提升他們的服務對象在公眾中的名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