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我國,電視記者出鏡報道的歷史不算久遠。早先的出鏡報道記者,基本上都是由播音員兼任。他們相貌好看,體態端正,音色動聽,字正腔圓,這些因素往往成為早期選拔出鏡記者的主要條件。 2003年,江蘇城市頻道《絕對現場》開播,嘗試現場連線報道。當時,國內除了中央臺,地方臺很少用這樣的形式。剛開始,一些人覺得出鏡記者沒什么難的,不就是新聞開始講一段套話嗎?特別是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人來說,更多的是講究字正腔圓,播報技巧。這些固然都是重要的先天條件,然而,是不是有了這些就能做好出鏡記者呢?事實證明并非如此。在較長時間的工作實踐中,我切身體會到,想做好一名出鏡記者,還要在許多方面下功夫。 從寫突發新聞入手,這是個鍛煉途徑。寫了幾十篇以后,就知道怎么報道突發新聞了。現在的電視媒體會招聘很多通訊員,他們是“突發事件報道專業戶”,車禍、火災、打架、輕生等突發事件現場,都有他們的身影。這些新聞雖然多是市井小事,但鮮活,能吸引觀眾。拿到了通訊員送來的一條車禍新聞,只有畫面和聲音,要整理成新聞稿,基本的規律是:描述現場實況——追述事故原因——交代善后情況。其間,再插些對當事人或目擊者的采訪。這樣,一條突發新聞就寫好了,經過剪輯、配音、審看,就可以播出了。這是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是現代工業生產規則影響的結果。這樣做雖然有程式化之嫌,但在批量化、規?;碾娨曅侣劜?、編、播“生產流水線”上,既能滿足交代新聞要素的基本要求,也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和人力、財力、物力。 有了這樣的基礎訓練,以后遇到突發事件,出鏡記者心里就有數了。到了現場采訪目擊者、當事人、交警,然后自己再設計一段現場出鏡的播報內容和播報方式。這時的出鏡,最簡單的設計就是“看到什么說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