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中國真茶韻 安溪鐵觀音”品牌推廣行動積極呼應了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有關轉型提升、“二次創業”的號召,同時也是權威主流媒體配合、服務本土縣域經濟做大做強的一次有益探索;活動內容繁多、富有成效,對持續提升安溪鐵觀音的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弘揚安溪鐵觀音文化,加快安溪鐵觀音茶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有力地推動安溪新一輪躍升發展將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 結合“走轉改” 服務縣域特色經濟發展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鐵觀音的發祥地,以安溪為地域代表的茶文化、茶產業,已成為泉州引以為豪的城市名片。近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安溪的茶產業發展迅猛:2011年涉茶產業總產值達92億元,茶業受益人口80多萬人,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安溪的茶產業已經與文化創意理念相結合,成為一項特色產業。茶產業同時也是一項文化產業,以茶藝為基礎,以茶道為核心,以茶文學藝術為主體的茶文化是中華文化之奇葩。 今年5月,“中國真茶韻 安溪鐵觀音”品牌推廣行動啟動之初,泉州晚報社就曾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十家媒體記者前來安溪采風,實地感受茶文化以及鐵觀音的魅力。《泉州晚報》大量的版面關注,以及全國晚報兄弟媒體的傾情報道,迅速集聚了目光,使安溪鐵觀音推廣活動成為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大活動。 作為“中國真茶韻 安溪鐵觀音”品牌推廣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國晚報總編(記者)“走轉改”赴安溪茶鄉大型異地采訪活動吸引了40多家晚報的總編、主任、記者等70多人參與。活動期間,參加者參觀了八馬茶業、安溪鐵觀音集團等本次品牌推廣活動五大賽事的獲獎企業和單位,實地領略鐵觀音和茶產業的獨特魅力,同時還走進泉州名城,感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光明之城”的當代雄風。 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對此次活動予以高度評價。協會秘書長梁秀偉表示,“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新形勢下把握新聞輿論正確導向的現實需要,也是面對新任務提升新聞隊伍能力素養的必要手段,更是新聞界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強化陣地意識的生動體現。中國晚協各成員單位注意放大媒體的功能,助推科學發展,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晚報總編(記者)“走轉改”赴安溪茶鄉大型異地采訪活動作為權威主流媒體服務縣域特色經濟發展、服務基層群眾的嶄新模式,是晚協成員單位“走轉改”活動的有益嘗試,也是全國晚報界喜迎黨的十八大召開的實際行動。 各地晚報老總盛贊:“品的不僅是茶,更是文化” 全國晚報總編(記者)“走轉改”赴安溪茶鄉大型異地采訪活動期間,來自全國41家晚報的70多位總編、主任、記者組成的采訪團深入泉州安溪山區茶鄉,實地走訪茶園茶農,感受茶文化,體驗茶產業魅力。 不少首次來到安溪的總編和記者對茶鄉的泡茶技藝十分感興趣,他們在展位前細細品味安溪茶的醇厚,聆聽安溪茶的發展史。不少人還買了幾罐茶,準備回家再品味。 在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走入公司內的百茶園,總編和記者們的興致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咔嚓,咔嚓”,茶園里此起彼伏地響起了快門聲。“鐵觀音會結果子嗎?”“這種茶我們那也有。”看著眼前的黃金桂、水仙、肉桂、鐵羅漢等茶葉品種,總編和記者們提出了各種疑問,也紛紛尋找自己熟悉的品種。觀察百茶園也成了他們近距離了解安溪茶的途徑之一。 在隨后參觀的安溪鐵觀音半成品生產車間,總編和記者們親眼觀看了挑茶梗的過程。循著茶葉的淡淡清香,一行人來到陳茶儲存倉庫,一口口裝滿陳茶的大缸讓他們大開眼界,紛紛合影留念,興致盎然。 “真沒想到,安溪的茶企業能做到這么大的規模。”參觀完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武漢晚報的攝影記者蔡曉智發出感慨。同樣被茶文化震撼的還有貴陽晚報時政新聞部主任張可,“茶文化不僅是茶葉,還有茶具、茶點等等,甚至是茶葉的深加工。”安溪把對茶文化的理解融入了茶產業的每個發展細節,出人意料。“我們品的不僅是安溪茶,更多的是茶文化。”新晚報副總編輯張磊說道。 在安溪鐵觀音高端文化創意館。館內展出了各式各樣的茶業精品,講述了茶葉的生產過程等。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秘書長梁秀偉看完后深有感觸:“鐵觀音等安溪茶的發展已不再是單純的產業發展,它的重點已經繞到了茶文化上,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產業本身。” 32版《國飲》特刊 體現《泉州晚報》社會責任感 10月10日,全國晚報總編(記者)“走轉改”赴安溪茶鄉大型異地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當天,恰逢第三屆中國茶都安溪國際茶業博覽會開幕。當天,泉州晚報推出了第三屆中國茶都安溪國際茶業博覽會特刊——《國飲》。特刊共32版,內容包括歷屆茶博會概況、“中國真茶韻 安溪鐵觀音”品牌推廣行動五大評選活動結果、安溪茶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品牌茶企形象展示等等。 在茶博會開幕式上,《泉州晚報》成為到場的各界人士搶先一步了解本屆茶博會的最佳途徑。不少人坐下來邊品茗邊讀報,以對安溪茶文化和本屆茶博會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這一期特刊不僅讓參會的嘉賓們有了談資,還讓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的同行們深所啟發,他們在開幕式后各抒己見。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秘書長梁秀偉大贊:“此次特刊策劃很好。報紙的編排新穎,文章安排有很好的全局意識,記者能及時抓住茶博會中的新聞,推出有深度的專版策劃。”呼和浩特晚報編委、專刊中心主任郝飛覺得,“這期特刊做得很大氣,做出了一種文化氛圍,很好地烘托了茶博會,能圍繞‘茶’做出這么多東西很不容易。”新晚報記者劉鋼則認為特刊包含了茶歷史、茶企業、制茶大師、茶產業未來等內容,做出了茶的韻味。來自吉林省江城晚報的編委、攝影部主任徐英宏通過此次異地采訪,不僅發現“福建茶好,好在泉州”,更贊嘆:“《泉州晚報》很好看,用32個版報道此次活動,足以體現《泉州晚報》的社會責任感。”(泉州晚報社 徐佳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