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各設區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平潭綜合實驗區媒體中心、各有關單位:
福建新聞獎是經省委批準常設的全省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每年評選一次,由福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根據我會工作安排和領導指示,今年我會將開展第十九屆(2012年度)福建新聞獎評選工作。根據2012年評選實踐和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福建新聞獎評獎辦公室對福建新聞獎評選辦法進行了修改。現將新修訂的《福建新聞獎評選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執行。
福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2013年1月18日
福建新聞獎評選辦法
福建新聞獎是經省委批準常設的全省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每年評選一次,由福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
一、評獎宗旨
開展福建新聞獎評選活動,旨在檢閱我省新聞工作年度業績,展示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及“走轉改”活動成果,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在全省新聞戰線進一步轉變作風、端正學風、改進文風,推動新聞媒體與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落實“三貼近”要求,提高作品質量,提升整體效益;促進新聞媒體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推進新聞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全省工作大局服務。
二、評選范圍
參評作品必須是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報社(報業集團)、新聞時事類期刊、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及由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具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新聞網站(不含網絡版、電子版),原創并在2012年度內首次刊播的新聞作品;有全國統一書刊號的報刊、圖書2012年首次刊發的新聞論文。
參評新聞單位須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團體會員單位。
三、評選項目及基本要求
參評作品的作者、編輯和主創人員按各項目要求申報,以刊播時署名為準(刊播時為筆名、網名的,申報時可在筆名、網名后括號內填報本名)。文字類作品字數以WORD“字數統計”欄“字數”項為準。
(一)報紙、通訊社作品參評項目
1.消息類:迅速報道新聞事實的新聞作品,字數限制在1000字以內。刊播時作者署名超過3人或未署名的,按“集體”申報,并另申報不超過2名責任編輯。
2.評論類:對社會關注的新聞事件、熱點話題、社會現象等進行事實分析和說理的新聞作品。包括社論、評論員文章、署名評論等,不包括雜文和系列評論,字數限制在2000字以內。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上。
3.通訊類:用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新聞特寫、新聞綜述等表現手法對新聞人物、事件等進行深入報道的新聞作品(含分上下兩期刊發的通訊),字數限制在4000字以內。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上。
4.系列(連續、組合)報道類:系列報道是指圍繞某一主題或已經發生的新聞事件等所做的多角度、多側面報道,作品策劃性強,單篇作品間關聯性強,成系統;連續報道是指圍繞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連續刊發的“跟蹤式”報道;組合報道是指圍繞同一主題、現象、人物、事件在同期同一專題內刊發的不同體裁的多篇報道。本評選項目不包括專欄、系列評論和系列文章,不含事后將一段時間內分散發表的主題和內容相關的報道集納在一起的作品。系列(連續、組合)報道類參評作品單件作品均不少于3篇。
刊播時間跨年度的系列報道和連續報道,按作品結束刊播年度申報。參評的系列、連續報道要求報送開頭、中間、結尾部分各1篇代表作,組合報道選擇3件代表作。代表作平均單篇作品字數限制在2000字以內。
作者以代表作刊播時的署名為準,刊播時署名超過6人按“集體”申報,每件代表作可另報1名責任編輯。
5.新聞版面:要聞版等新聞版面(不包括攝影、漫畫等專版、專刊版面和成組的版面)。作者指版面編輯和版式設計人員,超過3人按“集體”申報,不另申報責任編輯。
6.副刊類:包括雜文、文藝評論、特寫和報告文學。報告文學長度不超過8000字,特寫不超過3000字。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消息類作品。
(二)廣播、電視作品參評項目
1.消息類:定義同報紙、通訊社評選項目,時長限制在4分鐘內。刊播時作者署名超過3人或未署名的,按“集體”申報,并另申報不超過2名責任編輯。
2.評論類:定義同報紙、通訊社評選項目。包括以評論為主的述評性節目。廣播評論時長限制在15分鐘內,電視評論時長限制在40分鐘內。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上。
3.新聞專題類:從不同角度報道、分析同一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社會現象的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包括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新聞特寫、新聞綜述(含電視新聞紀錄片和分上、下兩期刊播的專題)等。廣播專題時長限制在30分鐘內,電視專題時長限制在45分鐘內,電視新聞紀錄片不限時長。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上。
4.系列(連續、組合)報道類:定義同報紙、通訊社評選項目。代表作平均單件作品時長限制在8分鐘內。作者以代表作刊播時的署名為準,刊播時署名超過6人按“集體”申報,每件代表作可另報1名責任編輯。
5.新聞訪談節目類:主持人與嘉賓就公眾關注的新聞人物、新聞事件和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的談話作品和新聞人物訪談作品,要求主持人與嘉賓現場交流談話占整個作品時長不少于2/3。整個作品時長不超過1小時。該項目申報主創人員指主編、編導、主持人等,超過6人按“集體”申報,不另報責任編輯。
6.新聞現場直播類:與重大新聞事件或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同步采集現場信號并播出,集現場報道、背景介紹與事態分析等于一體的新聞作品。要求必須以新聞現場音像信號為直播主體,采用音像資料的時長不超過整個作品時長的1/3。同等條件下,現場信號為本臺自采的占優。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的間斷性直播選取其中1個完整直播段參評。不包括紀念會、報告會、文藝演出、工程慶典、剪彩儀式、活動開幕式和以演播室直播談話等為主體的作品。該項目申報主創人員,超過8人的按“集體”申報,不另報責任編輯。
7.新聞節目編排類:常設的以動態消息為主的集納式新聞欄目的編排作品,時長不限。該項目申報主創人員,指參評作品的責任編輯,超過3人按“集體”申報,不另報責任編輯。
(三)期刊作品參評項目
1.通訊類:定義同報紙、通訊社評選項目,字數限制在5000字以內。刊播時作者署名超過3人或未署名的,按“集體”申報,并另申報1名責任編輯。
2.評論類:定義同報紙、通訊社評選項目,字數限制在2000字以內。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上。
(四)網絡新聞作品參評項目
1.新聞評論類:新聞網站首發的原創評論,字數限制在2000字以內。刊播時作者署名超過3人或未署名的,按“集體”申報,并另申報1名責任編輯。
2.新聞專題類:用圖片、文字、音視頻、Flash等多媒體手段和多種新聞體裁,從不同角度全面報道同一新聞事件或同一新聞主題的作品。作者指策劃、采寫、編輯、頁面設計等主創人員,超過6人的按“集體”申報,不另報責任編輯。
3.新聞訪談類:主持人與嘉賓就公眾關注的新聞人物、新聞事件或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的在線訪談作品,主持人與嘉賓現場交流談話內容不少于作品2/3。整個作品時長不超過1小時。作者申報要求同廣播電視新聞訪談類作品。
4.網頁設計:網站首頁、新聞頻道首頁或新聞專題首頁。作者指網頁的編輯、設計人員,超過3人的按“集體”申報,不另報責任編輯。
(五)綜合項目
1.新聞攝影:報紙、通訊社和新聞網站首發的新聞攝影作品。單幅作品只能申報1名作者,組照作者超過2人按“集體”申報,并另報1名責任編輯。
2.新聞漫畫:報紙、通訊社和新聞網站首發的新聞漫畫作品。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同上。
3.理論宣傳作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運用科學理論釋疑解惑、分析和解決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理論宣傳類文章。字數限制在6000字以內。刊播時作者署名超過3人或未署名的,按“集體”申報,并另申報1名責任編輯。
4.新聞專欄: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刊播有共同特征(同類主題、同類題材、同類體裁)的新聞報道的版塊(單元),要求2012年12月31日前已連續刊播一年以上且年度內刊播不少于48周,每周刊播或更新不少于一次的新聞性專欄。
報紙專欄應有固定的名稱,位置相對固定和獨立,不含專刊和專版。廣播、電視專欄應有固定名稱、標識、開始曲。網絡專欄應在固定頁面有固定名稱和鏈接位置。
該項目作者指策劃、采寫和編輯等主創人員,超過6人的按“集體”申報,不另報責任編輯。
5.新聞論文:以新聞實踐和新聞理論為研究主體的學術文章。字數限制在6000字以內。刊播時作者署名超過3人的,按“集體”申報,并另申報1名責任編輯(必須與發表時的責編署名一致,不明確的可以不填,或與刊載單位核實)。
6.國際傳播獎項:中國新聞的對外報道,以及有效影響了國際輿論的新聞作品,以及以國際傳播為研究對象的新聞論文,參評作品題材不超出上述項目的規定范圍。作者、編輯申報要求參照各項目。
四、評選標準
(一)總標準
1.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全省工作大局服務,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2.內容真實,具有新聞價值,社會效果好。
3.新聞性、時效性強,主題鮮明、富于創新,語言文字生動,制作精良。
4.落實“三貼近”原則,關注體現“走轉改”精神、努力改進文風的作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短、實、新的作品。
5.有錯別字和標點符號錯誤的作品不得獲一、二等獎;有病句、新聞要素不全、事實性錯誤的作品不得獲獎。
(二)各項評選標準
1.消息作品要求新聞性強、時效性強,語言文字簡明扼要,表述準確,邏輯清晰,有完整的新聞要素。
2.評論作品要求觀點鮮明,論點正確、有新意,論據準確,分析深刻,論述精辟,論證有力。網絡評論要求必須有鮮明的網絡特色。
3.通訊作品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典型,事實準確,結構合理,語言生動,評議、刻畫到位,感染力強。
4.報紙、廣播、電視的系列(連續、組合)報道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結構完整,報道全面,有深度。
5.新聞版面要求體現政治性、新聞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標題準確生動,照片、文字與圖示兼顧,編排整體協調,版式設計講究、新穎、有特色,便于閱讀。
6.新聞攝影作品要求新聞性強,現場抓拍,表現力強,標題準確,文字說明新聞要素完整,文字簡潔。具體評選辦法另行通知。
7.新聞漫畫作品要求能夠反映國內外新聞時事,觀點明確,構思新穎,新聞性強,思想性強,針對性強,想象力豐富,幽默感強,藝術性強。具體評選辦法另行通知。
8.報紙副刊作品要求時代感強,體現思想性、新聞性、藝術性的統一,格調高雅,特色鮮明,文筆生動。具體評選辦法另行通知。
9.理論宣傳作品要求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運用科學理論開展宣傳、普及和教育,立論正確,思想鮮明,論據可靠;理論聯系實際,針對性和說服力強;創新理論宣傳的思路和形式,努力做到思想性、針對性和可讀性的統一;邏輯嚴密,用詞準確,文風樸實,推進理論武裝工作,宣傳效果良好。
10.廣播電視新聞專題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典型,事實準確,結構合理,語言(聲音、畫面)生動,有細節,有深度,音響、畫面運用得當,有感染力。
11.廣播、電視、網絡新聞訪談要求選題恰當,時效性強;嘉賓有代表性、權威性;談話主題集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談話內容與節目定位、播出時段相適應;語言簡潔生動、流暢準確;主持人提問、轉承自然得當,對現場節奏把握適度;背景資料運用得當。
12.廣播、電視新聞現場直播要求主題重大,策劃周密,能夠全面迅速準確地采集與傳播新聞現場的重要信息,導播調度合理,主持應變機敏,音質畫面清晰。
13.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編排要求主題集中,重點突出,內容豐富,編輯思想明確;內容選擇與節目定位、播出時段相適應;節目形式新穎,編排合理,轉換流暢;字幕準確,編輯制作水平較高;主持人駕馭節目能力強。
14.網絡新聞作品要求主題鮮明,內容真實,新聞性強,時效性強,文字精煉,富于創新,能夠充分應用網絡新技術和多媒體表現手段,體現交互性強、信息量大等網絡特色。
15.網絡專題要求主題得當,特色鮮明;容量大、采集廣、更新快;交互性強、表現形式多樣;頁面結構清晰、邏輯分明、布局合理,頁面設計新穎美觀,富有特色,達到形式、內容與主題思想的完美統一。
16.網頁設計要求主題鮮明,風格獨特;能夠完美、準確展示新聞內容、體現首頁功能性;布局合理、富于創新;細節精致、色彩協調;符合讀者閱讀習慣,體現新聞性、藝術性和網絡特點的完美統一。
17.新聞論文要求立論正確,論據可靠,論證充分,論述嚴謹,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
18.國際傳播獎應突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核心利益,體現我國外交方針政策精神;在重大國際事件和涉華重要新聞輿論競爭、斗爭中,傳播中國聲音,表達中國立場,為我提供有利地位和輿論支持并有效影響國際輿論;盡力適應境外受眾視角和文化習俗,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親和力較強,傳播效果較好;注重作品的落地率、轉載率、引用率。
19.報送作品體裁填寫出現錯誤,評選辦公室可直接取消其參評資格。
五、設獎數額及獎勵辦法
福建新聞獎設獎數額為400件。其中一等獎60件(含新聞專欄),二等獎125件,三等獎215件。每個項目的具體設獎數,由評委會辦公室根據參評作品情況進行核算,各個獎項可以空缺,不能增加。
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向福建新聞獎獲獎作品的作者、編輯、主創人員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署名為“集體”的作品,將向作品的刊播單位頒獎。如作者和編輯為同一人的,只頒發作者證書。
從獲獎的新聞作品中推薦規定數量的作品參評中國新聞獎。在福建新聞獎評選過程中,組成我省中國新聞獎初評委員會,對各小組推薦的參評中國新聞獎候選作品進行討論、評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報送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的參評作品。
六、推薦和報送程序
(一)推薦單位和報送單位
本辦法規定“評選范圍”內的全省所有新聞單位均為推薦單位。各新聞單位派出機構的作品由派出單位同意推薦。合作作品以首發刊播單位推薦為準。
中央駐閩、省直新聞單位、各設區市記協、平潭媒體中心、省新聞攝影學會、省記協漫畫工委、省記協副刊工委是福建新聞獎參評作品的報送單位。
(二)推薦程序
各推薦單位按照下列程序推薦參評作品:
1.組織本單位編輯記者民主推薦參評作品;
2.單位領導和民主推薦的編輯、記者代表(本人無作品參評)組成評委會;
3.領導班子嚴格按照本辦法規定集體審核,提出擬推薦的參評作品,在本單位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
4.認真受理公示中收到的各種意見,將符合評選辦法規定的作品提交評委會,經充分討論、評議后,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推薦參評作品;
5.推薦單位主持工作的領導在福建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上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蓋單位部門章無效)。
(三)報送程序
中央駐閩、省直新聞單位、省人大等部門直接向省記協報送參評作品和相關申報材料。各設區市、縣區新聞單位的參評作品和相關申報材料經市記協審核后報送。
各設區市的新聞專欄名額分配及推薦報送由各設區市記協統籌安排。
新聞攝影、新聞漫畫、副刊作品分別報送到省新聞攝影學會、省記協漫畫工委、省記協副刊工委,在年賽初評的基礎上按規定數額評選出參評福建新聞獎作品,統一報福建新聞獎評委會。
新聞攝影作品由省記協與省新聞攝影學會聯合組織福建新聞攝影年賽。年賽評選后,評選出27件候選作品報送到福建新聞獎評委會,定評出16件獲獎作品。
省記協漫畫工委由省記協授權組織福建新聞漫畫年賽。年賽評選后,評選出15件候選作品報送到福建新聞獎評委會,定評出9件獲獎作品。
省記協副刊工委由省記協授權組織福建副刊作品年賽。年賽評選后,評選出15件候選作品報送到福建新聞獎評委會,定評出9件獲獎作品。
七、評選委員會
1.評選委員會負責福建新聞獎的評選,每屆不超過60人。
2.評委會采用輪換制和回避制。有作品參評的人員不得擔任當屆評委。
3.評委組成:
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及處室負責人、特邀評委(15人)
新聞單位副高級職稱以上記者、編輯代表和高校新聞院系專家、學者(45人),從福建新聞獎評選委員庫信息系統中按比例隨機抽取。
八、評選程序
1.審核評選材料。評選辦對參評作品及相關申報材料,按本辦法規定進行審核。如發現不符合《評選辦法》規定的“評選標準”或未履行“推薦程序”的,一律退回補充或撤銷,逾期者不予受理。
2.實到評委超過全體評委人數4/5,方可召開評選會。
3.評委分若干小組全面審看(聽)參評材料,分組階段的評審采用評委各自評分和小組集中評議相結合形式。工作人員統計作品的得分高低,按規定獲獎數額列出入圍作品。小組評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定評三等獎獲獎作品,并按規定數額推薦出一等獎和二等獎候選作品(不排序)。一、二等獎候選作品須達到小組實到評委2/3的票數。三等獎獲獎作品須達到小組實到評委1/2的票數。
4.小組推薦的一、二等獎候選作品在本大組交叉聽看后,由所在大組的全體評委評審。先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票決出一等獎候選作品,再票決出二等獎獲獎作品。一等獎候選作品和二等獎獲獎作品均須達到大組實到評委2/3的票數。
5.一等獎候選作品提交評委會全體會議終審定評,須達到實到全體評委3/4的票數。
6.落選的一、二等獎候選作品可直接定評為下一等級獎項。
7.評選細則由評選辦公室根據本屆參評作品等實際情況擬定,提交本屆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施行。
8.評選結束后獲獎作品目錄將在東南新聞網公示不少于7個工作日。
9.省記協在認真審核處理公示中所提意見并報經省委宣傳部批準后,正式公布獲獎結果。
九、處罰辦法
1.如發現參評作品有抄襲、虛假、失實,相關申報材料有篡改、偽造等情況,即撤銷該作品參評或獲獎資格;對推薦單位和報送單位予以警告和通報批評,禁止推薦單位在下一年度參評該項目評選;對該作品的作者、編輯將予以通報批評并禁止其3年內參加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的各項評選活動。對不實舉報要予以澄清,對于誣告一經查實,要責成有關單位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2.凡發現參評作品的推薦單位、報送單位和作者,對有關人員有請客吃飯、贈送錢物和有價證券等涉嫌賄選行為,一經查實即取消該作品的參評資格或獲獎資格,該作品的作者今后不得參加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各項評選活動;對吃請、收受錢物和有價證券等有關人員給予相應處罰。
3.如發現評委有接受錢物、有價證券等違紀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即取消其評委資格并通報所在單位,今后不再聘其擔任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各項評選活動的評委。
十、權限界定
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享有福建新聞獎獲獎作品的使用權。評選辦法解釋權歸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