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平和縣內隨處可見整齊劃一的坡改梯田 光明網訊 “以前,這里都是蜜柚田,道路坑坑洼洼很不整齊,溪邊也沒有護岸,大水一來,水土流失嚴重,河床不斷擴大。”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合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周水山指著一條全長940米的生態護岸對筆者說,該護岸的建設不僅保護了周邊的水源,還拓寬了道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在閑暇時來此散步、聊天。 2月2日,筆者在從平和縣崎嶺鄉前往安厚鎮的途中看到,道路兩旁隔三差五或擺、或掛著“水土保持造福于民”、“封山育林”、“造林愛林護林,共建碧海藍天”等水土保持宣傳標語,而遠處的山坡上隨處可見整齊劃一的坡改梯田。熟悉當地民情的平和縣水利局局長楊和國告訴筆者,坡改梯田是平和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果園耕作條件的方法之一,田園中種植的基本都是蜜柚樹。 走進安厚鎮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現場,這里處處可見坡改梯田,此時果園中栽種著成片的柚子樹,并修建了田埂、竹節溝等可以防止水、土、肥流失的設施,柚子樹邊上還配套種著百喜草,用于保護果園地表植被。 楊和國說,當地水土流失主要是早期有些人違反自然規律,過度開發山地種植蜜柚造成。而今,通過果園的科學化水土流失治理,可減少水土流失,涵養農耕水源,既大大減少蜜柚裂果數量,又明顯增加蜜柚的單位產量,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據統計,2012年平和縣共治理柚園面積1.695萬畝,減少蜜柚裂果1695噸,增加蜜柚產量3390噸,僅此一項,全縣農民凈增收入1084萬元。 如今,隨著水土保持帶來的環境變化和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平和縣群眾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積極性持續高漲,他們紛紛結合自家果園,因地制宜地進行機耕路、田間便道、排水溝、蓄水池、坡改梯建設以及實施必要的封禁治理。2012年以來,全縣群眾自覺投工參與水土流失治理7.5萬工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萬畝。 在平和縣,當地通過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民更富了。(劉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