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西坪鎮是鐵觀音發源地、安溪產茶重鎮,但由于茶園大部分開墾于上世紀80年代,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加上濫墾茶園,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雨一大土就被沖走,一到夏天就缺水,茶農要肩挑背扛找水來灌溉,茶葉品質也大大下降。”西坪鎮黨委書記黃秀宗不堪回首。 為此,西坪鎮多方籌集水土流失專項治理資金1030萬元建設生態茶園,分期分批對全鎮的茶園進行改造,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力求平衡。2009年9月,安溪縣還出臺《百座茶園山體植樹造林綠化規劃意見》,每年規劃100座茶山,由縣財政資金保障退茶還林。 “如今,這里的茶山漫山綠意,住起來舒坦,日子也越過越富足了。”王慶章說。 【相關鏈接】 “四在先” “四治理” “四保障” 安溪縣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堅持“四在先”、強化“四治理”、落實“四保障”。 堅持“四在先”:科學規劃在先,編制“十二五”水土流失治理規劃方案及年度治理規劃,建立項目儲備庫;宣傳教育在先;審批把關在先,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驗收和監督;示范引導在先。 強化“四治理”:崩崗侵蝕綜合治理,探索變崩崗侵蝕區為工業開發區、生態旅游區、水保生態區、經濟作物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的做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礦山跡地生態修復治理。 落實“四保障”:執法保障,水保、國土、環保等聯合執法;技術保障,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資金保障;責任保障,縣領導全面掛鉤治理項目和鄉鎮的水土保持工作。 【閱讀延伸】 百姓心聲 虎邱鎮雙格片區高建發茶業莊園高碰來:我們這個莊園位于高海拔,除了在田埂留草種草,梯壁種草也能有效防止茶園水土流失。現在,草叢不僅能有效保持水土,還能做茶園肥料,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也很好,效益自然不用說了。 湖頭鎮黨委宣傳委員王建木:湖頭鎮山都村境內的小溪,以前一遇雨天,就會暴發山洪,涌進兩岸的茶園,村民經常要人工排水,苦不堪言。去年3月,開始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茶農們不再擔心茶樹會被沖走,茶葉品質也上了檔次。以后還可以發展生態茶園觀光、農家樂等旅游業。 官橋鎮黨委副書記鐘聚財:官橋鎮仙都村作為崩崗侵蝕典型區今年被列入省級項目,我們招引了安溪甲龍園藝有限公司入駐建設休閑農業觀光項目,崩崗群正向休閑農業觀光園轉變。整個項目全面建設后,將切實改善該區域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