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安溪對崩崗區采取削坡,修建擋沙壩、擋土墻、排洪溝、道路,植草種樹等治理措施 村里還把治理區發包給種養大戶,建設了全封閉豬舍,建設大型沼氣池,產生的沼液為茶園和菜園等提供無公害有機肥源,逐步形成以“豬―沼―果(茶)”的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示范區,年產值可達1100萬元,真正實現了生態、社會和經濟三種效益。 不僅如此,龍門鎮還因地制宜把治理崩崗與生態旅游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崩崗區采取削坡,配套種上紅豆杉和櫻花等珍貴樹種,將項目建設成休閑度假、體育運動休閑、療養及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休閑勝地。 嚴控超坡度開墾茶園 安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產茶縣”,據統計,全縣有80%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行業。但許多山頭被過度開墾,水土流失也成為一大隱患。 在蓬萊鎮鶴前村半嶺亭茶園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項目示范點現場,山上茶園成片。但今年前這座茶園還是一片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坡。 安溪縣水保辦相關負責人透露,這片示范點面積1637畝,此前由于耕種方式不合理,造成表土疏松、裸露,土壤侵蝕加劇,嚴重導致了茶園水土流失,惡化了茶園生態環境。但是近年來,通過嚴控超坡度開墾茶園、對超坡度山地茶園退茶還林、推廣水土流失防治技術等手段,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茶葉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產量也將提高20%。 “別小看這小小的排水溝和土埂,對水土保持作用可不小啊,下大雨時水通過排水溝流進蓄水池,土不會被沖走,而且肥料也被土埂擋住不會沖走,也保證了茶葉的優質生長?!辈鑸鲆幻ぷ魅藛T指著茶園隨處可見的小水溝說。 安溪縣通過實施坡耕地茶園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增強茶園“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明顯提高茶葉的產量和品質。一年來,該縣對超坡度區域茶園實施退茶還林1200多畝,在感德、金谷、蓬萊等鄉鎮建設生態茶園示范片4萬多畝,當地還發動茶企業、合作社積極投入資金實施茶園水土流失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與茶產業發展、小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縣域大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水土流失治理,力促產業經濟尤其是茶產業轉型提升,生態茶園建設的典型做法還在全省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