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開發崩崗侵蝕區、治理過度開墾茶園,安溪雙管齊下治理水土流失

茶葉從坡地種植改為梯田種植
走進現在的安溪,各個山頭遍布茶樹,一片綠意繁榮。殊不知,它卻是我省五個一類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縣之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一度達到813.67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面積的26.61%,崩崗侵蝕是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
如今滿山遍地的茶樹,不僅給山頭增添了許多綠意,更帶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這都要歸功于安溪縣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多年時間里,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秘訣,那就是結合茶葉產業,綜合開發崩崗侵蝕區。
近年來,安溪縣根據不同崩崗類型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在實踐中探索總結了幾種創新模式,還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不僅如此,該縣還關閉取締了所有的石材礦山企業和加工企業,保障和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建安置房統一安置生活在崩崗區的居民
崩崗區蛻變成經濟示范區
說起崩崗侵蝕區,安溪人腦海里浮現的就是千溝萬壑、山體支離破碎,不僅山上沒有一點綠色,還殃及到山下的農田,甚至群眾的生命安全。最為典型的例子當數在龍門鎮與官橋鎮交界處的崩崗侵蝕集中區,區內建于1958年庫容30萬立方米的烏壩水庫,至2002年已被崩崗侵蝕下泄的泥沙淤滿了。但是通過多年來的治理,這些被視為“危險品”的崩崗侵蝕區將在不久的將來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換來的是青山綠水和生態旅游地。
龍門鎮洋坑崩崗侵蝕區,是當地一個較為典型的水土流失區,也是崩崗侵蝕集中區之一,區內有崩崗226處,其中最大單個崩崗年流失泥沙達3150立方米。但是現在這里卻變為一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山上的崩崗區已經不多,山下則是茶園和果園等,完全無法想象此前崩崗侵蝕區水土流失地的情形。
“以前這里根本無法生活,山下的農田經常被泥沙淹沒,山下的村民都搬到其他地方,但是現在通過對崩崗侵蝕劣地進行強度削坡,并修建了攔沙壩和擋土墻等,把崩崗區平整為階式梯田,種上茶葉、果樹等,經過幾年的發展治理,這里變成了一個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示范區。”該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陳世哲說。

安溪對崩崗區采取削坡,修建擋沙壩、擋土墻、排洪溝、道路,植草種樹等治理措施
村里還把治理區發包給種養大戶,建設了全封閉豬舍,建設大型沼氣池,產生的沼液為茶園和菜園等提供無公害有機肥源,逐步形成以“豬―沼―果(茶)”的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示范區,年產值可達1100萬元,真正實現了生態、社會和經濟三種效益。
不僅如此,龍門鎮還因地制宜把治理崩崗與生態旅游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崩崗區采取削坡,配套種上紅豆杉和櫻花等珍貴樹種,將項目建設成休閑度假、體育運動休閑、療養及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休閑勝地。
嚴控超坡度開墾茶園
安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產茶縣”,據統計,全縣有80%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行業。但許多山頭被過度開墾,水土流失也成為一大隱患。
在蓬萊鎮鶴前村半嶺亭茶園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項目示范點現場,山上茶園成片。但今年前這座茶園還是一片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坡。
安溪縣水保辦相關負責人透露,這片示范點面積1637畝,此前由于耕種方式不合理,造成表土疏松、裸露,土壤侵蝕加劇,嚴重導致了茶園水土流失,惡化了茶園生態環境。但是近年來,通過嚴控超坡度開墾茶園、對超坡度山地茶園退茶還林、推廣水土流失防治技術等手段,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茶葉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產量也將提高20%。
“別小看這小小的排水溝和土埂,對水土保持作用可不小啊,下大雨時水通過排水溝流進蓄水池,土不會被沖走,而且肥料也被土埂擋住不會沖走,也保證了茶葉的優質生長。”茶場一名工作人員指著茶園隨處可見的小水溝說。
安溪縣通過實施坡耕地茶園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增強茶園“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明顯提高茶葉的產量和品質。一年來,該縣對超坡度區域茶園實施退茶還林1200多畝,在感德、金谷、蓬萊等鄉鎮建設生態茶園示范片4萬多畝,當地還發動茶企業、合作社積極投入資金實施茶園水土流失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與茶產業發展、小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縣域大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水土流失治理,力促產業經濟尤其是茶產業轉型提升,生態茶園建設的典型做法還在全省推廣。
200萬元建水土保持科教館
除了大力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外,安溪縣也做足水保的宣傳工作,還開展了首屆水保夏令營活動,使學生對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有更系統明確的認識。
去年5月,該縣投入近200萬元創建了“水土保持科教展示館”。館內設有水土流失篇、治理成效篇、多媒體互動沙盤、電子觸摸查詢區以及生態長廊等板塊,是一個集科研、教育、生態于一體的多媒體展示區。投入使用以來,先后有專家、兄弟市縣單位、中小學生到科教館參觀指導、學習。
“通過組織開展水土保持系列宣傳活動,堅持以水土保持基點學校為重點,不斷深化中小學生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將進一步增強全民的水保意識和法律觀念。”水保辦一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說到。
此外,在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中,該縣把監督執法和預防保護工作擺上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位置。一年來,依法嚴厲查處亂開亂挖、亂墾亂伐亂倒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案件63起,發出整改通知63起,立案6起;檢查各類生產建設項目96個,督促生產建設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資金1450萬元,防治面積3100畝。
數字生態
2012年安溪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4萬畝,占省下達任務12.82萬畝的120.12%。重點實施了2個國家級、6個省級和4個市級治理項目,共完成治理面積12.37萬畝。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6.2萬畝,占省市下達任務的128.3%,其中治理崩崗854處,面積1.4萬畝,占省市下達任務的170.8%;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12萬畝,占省市下達任務的200%;治理小流域8條、面積31萬畝,分別占省市下達任務的100%和110%;礦山跡地生態修復治理1.8萬畝。
今年該縣將繼續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6萬畝,重點抓好國家級、省級、市級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的實施工作,持續把水土流失治理和民生改善、提高收入、旅游開發等統籌結合起來。本報記者陳聰文/文林良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