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那么,有了自主權的生產隊是不是都“不聽指揮”了呢?我們還是多看事實吧!有一個縣,也曾被人描繪成自主權多得“亂了套”,可是一調查,今年高產作物和經濟作物面積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國家計劃。天下哪有這樣“不聽指揮”的生產隊!后來我們漸漸摸到了一個“竅門”:遇到埋怨下面“不聽指揮”特別厲害的干部,就叫叫真,請他提供一個“最不聽指揮”的典型,一下子就“將軍”了,因為這樣的典型確實很難找。這說明,有些干部,特別是上面的干部,并沒有親自調查研究,而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絕大多數生產隊都是懂得如何正確行使自主權的,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那種企圖擺脫黨的領導、不顧國家計劃、不聽正確指揮的生產隊雖然也有,應當做好他們的工作,處理好自主權同黨的領導的關系,但這樣的生產隊只是極少數,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支流當作主流。再說,對于“不聽指揮”,也要作具體分析:究竟是正確的指揮,還是錯誤的指揮、瞎指揮?事實上,凡是指揮受阻的地方,一般都事出有因。我們問過一位縣委書記,今年在哪些問題上卡過殼,他很坦率地舉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某項縣辦水利工程繼續平調生產隊的勞力;第二件是不經試驗就大面積推廣某種作物;第三件是在播種時間上不顧實際情況又搞了“一刀切”。他說:“這不能怨下面,應該從上面來檢查。過去生產隊遇到這種情況,都忍氣吞聲,現在他們敢說話、敢抵制了,這應該說是好事,不是壞事。”可惜能夠這樣嚴以解剖自己的領導干部,現在不是很多。 尊重生產隊自主權既然是這樣一件大得人心的好事,為什么會遭到這么多非議?通過調查,我們感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十多年來有些干部受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影響較深,思想完全從禁錮中解放出來需要有一個過程。有的老干部忘記了群眾路線的老傳統,也習慣于那種官僚主義、強迫命令的手段了;有些比較年輕的干部,從當干部那一天起,就沒有聽說過生產隊還有什么自主權,接觸的就是“挖修根”“拔修苗”以及“一聲雷”“一刀切”那一套,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在看到原來唯命是從的基層干部居然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就認為大逆不道,“亂套了”,甚至對黨的政策也產生了懷疑。這恰恰從反面說明,各級領導干部解放思想,是保證生產隊自主權正確行使的關鍵。 尊重和保護生產隊自主權是黨的三中全會確定的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政策,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去繼續貫徹落實。大量工作在等待我們去做。這里最重要的是領導干部對客觀形勢有一個清醒的、正確的估計,分清主流與支流,千萬莫把“開頭”當作“過頭”。這是正確貫徹黨的政策的前提。否則就會左右搖擺,貽誤工作,甚至象毛主席諷刺過的那位好龍的葉公那樣,天天念叨生產隊自主權,等到自主權真正來臨的時候,又驚慌失措,迷失方向了。 (載于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報》,1979年5月13日《遼寧日報》刊發時原題為:《莫把開頭當過頭----關于農村形勢的述評》,編者按為《人民日報》轉載時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