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打造精英生活讀本 “有人說過你像董明珠嗎?”這就是浮現在我腦海里的疑問。答案顯而易見,相對于董明珠的霸道和鐵腕,王擁嫻身上更多的是優雅和淡定,但這兩個同樣將各自事業做到極致的女人,卻有著相似的一面,在群雄割據的局勢中笑看風云,以及這種笑容背后所體現的對團隊打造和事業的專注、勤奮、用心。 這個畢業于湘潭大學中文系的知性女子,也有著一個新聞人的傳媒理想,但終究在官方體制與個人理想的沖突下,選擇了自立門戶,她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一份她理想中的屬于這個城市的精英讀本。 2005年長沙的DM(DirectMail)媒體市場還是一片混亂,基本上所有的DM媒體老總都在忙著談廣告客戶,而對雜志內容的品質則掉以輕心,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市面上的DM媒體基本都是廣告手冊,完全沒有可讀性的概念。 王擁嫻選擇了“反其道而行之”,用心雕琢著每一期雜志的內容,“我們會針對高端財富人士的需求,去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內容,引導一種代表先進文明的、現代化、國際化的生活方式,我們在做著一項很有使命感的事業,滲透式地傳達我們的價值觀,慢慢地高端讀者群就會認同我們的理念,認可我們的事業,自然就會追隨我們,而廣告投放只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為了達到雜志內容的國際視野及精致化要求,王擁嫻對采編人員的要求近乎苛刻,“我們對編輯的要求不僅僅在于文筆功力上,更關鍵的是要有國際視野,我們現在招聘編輯就要求要有國外的留學或生活背景,以及對奢侈品的審美能力及鑒賞力。只有這樣,編輯才能在內容上出精品,才有可能為我們的高端讀者人群引導一種優雅文明的生活方式。” 而與高要求的平臺對應的則是高待遇,“至少要讓編輯過上中產的生活,有錢,有閑,有審美能力,編輯有了這種中產的心態,有了對這種文明優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體驗,才有可能把雜志精品化,進而把這種生活方式介紹給我們有錢無閑的高端讀者。這是一份很高尚的職業。”現在,雜志的每一個編輯都幾乎成為了讀者朋友的私人生活顧問。 精致化的雜志品相只是前提,同樣重要的還有發行渠道的建設。這個困擾所有DM媒體發展的致命傷,也是王擁嫻最用心耕耘的環節。除了創刊時整合了自身的社會資源之外,王擁嫻還動員員工把所有資源都用上,“通過各種方式,將雜志投遞到整個城市的高檔場所中。” 曾經有一個五星級酒店的老板極不認可DM媒體的品質,但王擁嫻及其團隊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雜志的理念,以及能給他所帶來的雙贏效果,整整花了一年時間,“這位老板終于被我們的熱誠與堅持打動了,也認可了雜志的品質,”終于將雜志擺放在了這個酒店的每一個客房里。“現在,雜志已經完全覆蓋了長沙市內所有的高檔場所。”王擁嫻將她們團隊在發行渠道建設中所投入的專注和用心向我們娓娓道來。 在發行量極不透明的媒體圈里,王擁嫻卻很驕傲地宣稱《尊品》雜志高達9.5萬份的發行量“沒有水分”。現在,只要你用心觀察,飛機、機場;長沙及周邊市內的各大星級酒店、私人會所、中西餐廳、咖啡廳、茶樓、高檔酒樓等,你都可以發現無處不在的《尊品》身影,即使是有人隨手將雜志帶走,第二天你也會發現有工作人員迅速將新刊補上——這就是王擁嫻精細化打造的有效發行與監督體系的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