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更長 由于翟樹巖攝像技術精湛,人緣極好,所以日程排得滿滿的,經常是今天剛回來,明天就又要和另外一名同事出去了,和他長期合作的記者雷建功和劉新志回憶,一年中翟樹巖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雷建功粗算了一下,按照出差一百次,每次平均四天來算,只他們倆朝夕相處就有一年多的時間。他是一名戰士,在新聞戰線奮斗了近四十年的翟樹巖,永遠倒在了采訪的路上。 待同事如手足 翟樹巖、譚老丫、客雯是春耕一線走基層記者的優秀代表。其中,翟樹巖58歲,譚老丫43歲,客雯31歲,老中青三代記者薪火相傳,他們既是采訪一線親密的戰友,也是生活中親如家人的兄弟姐妹。而很多同事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翟樹巖跟大家肝膽相照,古道熱腸,不管是誰,家里有了什么事,他都會把他認識的朋友介紹給大家,希望盡最大的力量來幫助. 翟樹巖,生于1955年12月31日,是欄目里最為年長的記者,同事們親切的稱他翟老師、翟哥。 他是一位師長。做了四十年的電視,他不僅是一名技術精湛的攝像,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一線記者。前三十年他一直在部隊服役,來《聚焦三農》的十年中,他為欄目的發展無私奉獻。無論是地震、泥石流,還是洪水、雨雪冰凍災害,他都身先士卒。十多年來,他和記者雷建功創作的《貴州抗旱自救日記》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評為抗震救災作品一等獎,和記者劉新志創作的《狠剎農村吃喝風》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二等獎,《坑人的假豆粕》、《私采濫挖何時休》、《沉陷的村莊》、《農牧民的春天》等作品多次獲農業部優秀作品獎,2009年翟樹巖拍攝的內參片《誰為我的學費買單》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批示。欄目中許多新來的記者都是老翟手把手的帶上新聞之路。欄目的一位同事追憶道,“我就是翟老師一手帶出來的”、“每一個鏡頭、語言都是他手把手教我”、“他讓我在攝像機前的出鏡有了信心”。而像這樣的例子在《聚焦三農》舉不勝舉。翟老師——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許多同事對他的尊重和感激。 他又是一位兄長。今年3月,在邯鄲采訪春耕生產時,當地氣溫突降,女記者客雯衣服單薄,老翟把自己的外衣脫下,披在客雯身上,并樂呵呵的說:我是當兵出身,抗凍。時至今日客雯依然忘不了那份來自兄長的溫暖和呵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他還有另一個稱呼:翟哥。他是名副其實的大哥,他永遠把安全留給別人,把責任和危險一人承擔。在欄目大家都稱他“翟哥”。這兩個字的背后是一份任勞任怨。只要他在單位,從不挑剔采訪任務的急難險重,他第一句話總是:“行,沒問題,啥時候出發?”。老翟不僅勇挑重擔,而且樂觀積極,他50歲的年紀卻有著20歲的心態。在工作之余,總是講笑話逗大家開心,人緣極好,所有的編導都希望和他一起出差。就在他出事前五分鐘還在微博上給大家發受旱地區一路上的見聞。 他還是一位機智勇敢的記者,拍攝過程中還善于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記者解決難題,讓你做事更加省心,記者上官王強2009年在福建調查一起農民土地被侵占一事時,農民反映有1000多畝土地被占,而當地政府說只有不到400畝土地被征用,并拿出相關的正式批文,正當記者一籌莫展之際,老翟利用一個空隙悄悄從隔壁辦公室拍攝到一份政府紀要文件,從而確認地方政府少批多占的非法占地事實,他這種機警的工作作風在做調查類節目時經常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