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福建日報社記者林蔚:正能量燃亮新聞信仰燈火 4月16日,我參加了“我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談記者社會責任”主題討論會互動活動,以“然成風”的網名參與“‘新聞人該以何種姿態履職’調查”和留言互動,并認真閱讀了“一個老新聞人的擔憂引發的討論”主題貼,進行跟貼。 參與這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受益良多。當今中國,正經歷著千年未有之變局,信息時代迎面而來更加劇了種種變化對于社會大眾的傳播影響力。處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新聞人對于社會道德和公義的堅守,成為面對這變化萬千社會形勢時心中不變的理想信念。一篇好的新聞稿件,絕不可能是靠獵奇和負面的心理可以成就的。新聞工作者只有擺正心態,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者的姿態采寫稿件,使昂揚向上的精神、準確厚實的力量成為每篇稿件的靈魂,才會為人民采寫出一篇篇生動的好新聞。 因此,只有心中滿懷正能量,才可以燃亮新聞信仰的燈火。 猶記得兩年前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我跟隨同事參加“記者新春走基層”采訪活動。除夕夜,我們在福建南平順昌縣洪災安置點樓下老鄉點燃的篝火旁度過。雖然山區黑暗,天氣嚴寒,可熱熱鬧鬧聊著的家常話,老鄉在毛坯房里點亮的搬家紅燭,分給我們的火紅甜蜜的桔子,一聲又一聲不停地“感謝黨和政府”,卻化為一股股暖流在我心中激蕩。春節六天,我們每天堅持發回一篇長篇通訊在一版刊發。這次采訪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欣欣向榮的祖國和人民,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服務對象,只要心中滿懷溫暖走到人民群眾中去,你就會獲得源源不絕的正能量,并在新聞報道中傳遞出這一正能量。 在傳遞正能量的過程中,記者已從原本旁觀的記錄者轉變成為主動、有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者。 央視知名媒體人柴靜有一句話如是說:“媒體的職責不是提供‘熱’而是提供‘光’,不需要煽動社會的熱情,媒體是在提供光亮,照向黑暗未知之處?!眰€人認為,媒體雖不需要提供熱,但媒體人心中必須有“熱”。須知媒體提供的光明正是來自媒體人心中的這股子“熱”。而這份“熱”,來自于每一個媒體人心中的新聞信仰,作為一名黨報記者,這份新聞信仰即是對祖國、對黨和人民群眾的無限熱愛。 帶著這份熱愛,我行走在一個新聞人前進的道路上。跟隨草根慈善團隊“簡單助學”穿行在閩侯廷坪的鄉間小路上,跟隨福州市工會送農民工返鄉的隊伍一起走在湖南桃江鎮雨雪交加的泥濘小路上,爬上50米高的腳手架采訪京福高速跨西嶺互通特大橋的建設情況,無數次在蒼茫夜色中踏上歸途遙望城市的萬家燈火……大量的新聞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對“簡單助學”的報道登出后,該團隊領導人鄭斌告訴我“簡單助學”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社會方面的援助也增加了。聽他這么說,我如釋重負地對他說:“這是我和我的同事們最樂意看到的!” 值得感念的瞬間有很多,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次深入群眾的采訪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最有力、最動人的報道源自對人民群眾真實心聲的準確傳達;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黨報的信任、感謝與期待,也成為推動新聞工作者不斷寫出好稿件的正能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