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ter id="cugsy"></center>
  • <s id="cugsy"></s>
    • <s id="cugsy"><em id="cugsy"></em></s>
    • <s id="cugsy"></s>
    • <input id="cugsy"></input>
        <sup id="cugsy"></sup>
        • 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記協> 新媒體 > 正文

          美聯社員工社交媒體使用守則

          2013-05-17 10:01:55  來源: 綜合  作者:   
          視頻加載中...

          美聯社鼓勵員工積極使用社交網絡

          美聯社鼓勵員工積極使用社交網絡

          美聯社:美聯社工作人員社交媒體使用守則

          (2013年5月修訂)

          廖鰈爾 譯 史安斌 校

          《美聯社工作人員社交媒體使用守則》是基于我們對于新聞價值原則的一貫闡述而提出的。以下的各條守則旨在把這些經久不衰的新聞行業理念應用到新的社交媒體領域,從而提升美聯社及其每個員工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品牌效力。本守則鼓勵員工積極使用社交網絡,并同時恪守我們的基本價值觀,即不應該隨意通過社交網絡就當下的爭議性話題表達自己的意見。

          其他任何例外情況都應該征求我社高管的意見。本守則無意對《國家勞工關系法》所賦予的員工權利造成任何程度的損害。

          賬號:

          我們鼓勵所有的美聯社記者都能夠有社交網絡的個人賬號。因為它們已經成為美聯社記者收集信息、分享鏈接的必要工具。我們建議您在每個社交網絡上注冊兩個賬號,一個私用,一個公用。

          許多美聯社記者在這個策略的使用上收獲了極大的成功。

          如果員工在工作上使用自己的社交網絡賬號,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應該明確標示出自己來自美聯社的身份信息。您不必在推特網或其他社交網絡的用戶名中包含“美聯社”的字樣,而且建議您使用自己個人照片來做頭像(不要使用美聯社的標志)。但是您應該在個人描述里體現出您是美聯社的員工。

          上傳美聯社獨家所屬或機密材料是被嚴格禁止的。

          員工不應該在他們的社交網站個人描述中包含政治傾向的信息,也不應該發布任何有關政治性闡述的內容。

          觀點:

          美聯社的員工必須認識到他們在網上所表達的觀點可能會損害美聯社作為一家客觀公正媒體的聲譽。美聯社員工應該避免在任何公開論壇上發表有關爭議性公共議題的個人觀點,而且禁止在網上參與和支持任何有組織的群體性政治行動。

          有時,員工會問及他們是否能夠自由在社交網絡上就體育,娛樂等話題發表個人評論。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仍有以下幾條注意事項:

          第一,說任何人(包括一個團隊,公司或名人)的壞話,都會對員工和美聯社造成負面影響。設想一下,如果您的轉發被您評論的對象看到了,而這個被您嘲笑的人可能正是您另一同事正需要發展的新聞線索提供者,那么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第二,如果您或您所在的部門正在采訪一個主題(或是您在督促他人在做采訪),您在網上發表關于此主題的觀點時就尤其更應該做到客觀、公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您可以附上美聯社官方報道的鏈接,這樣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去表達我社所有的觀點。

          為了撰寫報道收集意見的狀態和轉發必須明確表達我們在尋找各方觀點這一意圖。

          隱私:

          雇員在表達任何與美聯社可能相關的個人意見或同事觀點時,應該尤其提高警惕。即使您把相關內容只給自己的朋友看也同樣要多加小心。

          我們建議您在臉譜網上進行隱私設置來確認您的分享內容與分享對象。

          然而,鑒于有太多的人對社交媒體使用相當熟稔,所以基本沒有什么信息在網絡上是絕對隱私的。如果某人想從受限的材料中拷貝出相關信息,并將其放在其他地方給更多的人閱讀,這是相當容易做到的。

          好友/回復:

          如果能夠為報道服務,您是可以與線人,政客或新聞當事人在臉譜網上建立好友關系的,同時您也可以在推特網上成為他們的“粉絲”。

          然而,如果您與執政候選人或政治性事件在網上保持好友或贊成的關系與態度,可能會使一些不太熟悉社交網絡運作機制的民眾感覺美聯社的員工在為政黨做宣傳工作。所以,您應該試著與站在爭議事件正反雙方的重要人物取得聯系,來保證立場的公正。

          我們應該避免與新聞當事人在他們的公眾主頁上直接交流,比如評論他們社交網站上的博客內容。

          美聯社的高層人員不應該向下屬發出好友請求。但如果普通員工想向他們的上司或其他高層發出好友申請,是可以接受的。

          發布:

          美聯社鼓勵員工以各種形式在社交網站上添加有關美聯社報道內容的鏈接。他們也可以添加來自其他媒體報道內容的鏈接,除非內容本身散布謠言或言辭不當。無論其他記者或新聞機構做何種報道,美聯社的員工都禁止在網上散布謠言、宣傳未經證實的消息。因為您與美聯社的所屬關系,您這樣做會增加這類虛假消息在公眾當中的可信度。

          當您添加鏈接時,要特別注意有關其他公司的、具有互相競爭性質的信息。雖然我們與其他新聞媒體正處于非常激烈的競爭關系中,您仍需要在發布一些對其他新聞媒體不利信息之前三思而后行。因為這可能會影響您思維的公正性。

          員工應該添加那些已經在網上獲得發布權限的鏈接內容,而不是隨意直接上載或復制任何鏈接內容。

          美聯社的記者曾成功對多次新聞事件在社交網站上進行及時的“現場播報”。下面是對社交網站“現場播報”的一些建議:

          1.需要現場直播的新聞事件(如:新聞發布會、運動賽事等):我們非常歡迎員工們能夠在社交媒體上直播這些事件。但是,當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員工的首要任務是為美聯社的新聞編輯部提供詳實的事件細節。在提供完詳盡的信息和完成其他美聯社即時要求的任務后,員工就可以自由在社交網站上發布或轉發信息來及時跟進新聞事件的后續發展。

          2.獨家材料:美聯社必須要確保能夠首發獨家文字,照片及視頻材料,而不是在它們都已經出現在社交網絡上之后。相關信息一經發布,我們很歡迎員工們在美聯社或其他訂閱者平臺上添加相關內容的鏈接。

          3.新近報告線索:美聯社的員工們嚴禁在社交網絡上分享新近出現的信息。因為如果能夠密切跟進此類信息,我們很容易得到重大的獨家新聞并通過官方發布。

          4.其他內容:您收集的其他一些信息可能已經被分享到社交網絡上。這些信息包括我們通常稱作“剪切室的地板”,因為這些信息并不是美聯社制作某一具體新聞產品所需要的。

          有關美聯社員工安全的特別提醒:員工們禁止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任何可能危害美聯社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信息----比如美聯社記者現場報道所在的具體地點,因為這些記者可能會在當地遭到綁架或襲擊。此規定也同樣適用于那些有關員工被逮捕或失蹤的報道。誠然,在一些情況下,信息公開能夠幫助員工避免危險,但只有統籌全局的美聯社高層領導才能就類似事宜做出最終定奪。

          轉發:

          在轉發他人的信息時,正如您自己發布信息一樣,您都不應該就熱點問題明顯表露出您的個人觀點。一條沒有任何評論的轉發通常會被人當成您默許了此條信息的觀點。

          可能導致嚴重問題的一些社交網絡轉發實例:

          1.

          轉自@瓊斯運動:

          史密斯的警察將摧毀我們的學校。

          2.

          轉自@今日歐洲:

          最終,歐元計劃產生了作用。

          上述信息不完整,缺乏限定語的轉發都應該嚴格避免。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明確表示我們只是在簡單地報道或引用這些帶有觀點的信息,那么我們就可以審慎而巧妙地在社交媒體上轉發類似信息。介紹性的話語會幫助您達到這個目的。

          舉例:

          1.

          瓊斯運動正在就教育問題譴責史密斯。轉自@瓊斯運動:史密斯的政策將摧毀我們的學校。

          2.

          歐洲大報稱贊歐元計劃。轉自@今日歐洲:最終,歐元計劃產生了作用。

          即使您在推特網主頁的個人描述里說明“轉發不代表個人立場”,以上的建議也是同樣適用的。因為許多人都只會看您發布或轉發的信息,而從來不去關注您的個人描述。

          員工們應當自覺遠離轉發謠言和傳聞。然而,只要您能夠謹慎避免重復那些懸而未決的報道,您就可以自由去回復并跟進這些信息,以期獲取更深入的情況。

          當新聞當事人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了重大信息,看到此條信息的員工應立即將其向美聯社的相關采寫或編輯部門匯報,并完成上級布置下來的任何相關任務。然后,如果該新聞當事人的賬號被證明是真實可信的,員工便可以自由轉發或分享那條原始信息。在下文中,我們將對核實社交網絡賬號真實性的政策和最佳做法進行更詳細的梳理。

          在個人網站、博客和社交網絡上展示在美聯社的工作:

          美聯社的員工可能會想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在個人網站和博客上進行分享。在他們的文本、照片、視頻和交流記錄已經被美聯社官方發布之后,他們就可以把這些工作成果放在網上分享和展示。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材料必須明確注明是美聯社所屬的。

          當員工在一些專門以用戶分享為主要內容的社交網站上分享工作成果時,他們必須只能給出內容的鏈接而不能直接上傳具體內容。

          由美聯社員工自己創作的“非美聯社所屬內容”,如個人相片,視頻和文本,是可以在其個人網站、博客和社交網絡上分享的。包括那些對社會爭議性事件表達意見態度在內的所有信息發布,都應當遵循美聯社新聞價值原則及社交媒體守則。那些在敵對或敏感環境中工作的員工在決定應該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什么內容時,尤其應該關注安全問題及其分享對美聯社獲取新聞能力的影響。

          信源:

          想核實社交網絡上信源的真實身份是很難做到的。在社交網絡上發現的信源應該與那些通過其他方式發現的信源使用同樣的方式來進行審查。如果您遇到的社交網站聲稱是某公司、組織或政府的高層官員,您應該打電話給相應單位進行核實。

          禁止簡單地從社交網絡提取引言、照片或視頻作為報道的素材,也禁止將這些素材的來源直接使用網站賬號的名字或地址來表達。大多數的社交網站會提供用戶間直接交流的信息傳遞服務。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向信源獲取更多詳盡的信息。

          當您發現報道中核心人物的社交網站,特別是無法從他本人那里獲取確認信息時,您應該尤其謹慎。在社交網絡中,冒充他人身份的虛假賬號不計其數。通常,當一條新聞中的新名字出現后短短幾分鐘,使用該名字的虛假賬號就會在社交網絡中出現。您應當認真檢查主頁中的各項細節來分辨賬號的真偽。

          很多運動員,名人和政客擁有實名認證過的推特網賬號。他們的個人頁面上有藍白相間的標志作為明顯標示,表示這些賬號已經過推特網認證確實是歸其所有的真實賬號。然而,推特網的實名認證過程常常被人愚弄,所以我們仍然需要與新聞當事人進行親自確認。這個程序在谷歌搜索頁上也同樣適用,雖然上面也有一個表示已核實的標記,但我們仍然需要在報道中親自再次認證它的可靠性。

          除此以外,在您引用新聞當事人在社交網站上的信息時之前,您需要核實到底是誰在運作這個賬號。是他本人還是他的助手?還是他們一起在運作?得知信息的來源能夠幫助您更好地判定這些信息有多大的新聞價值,更好地表述這些信息的特征。

          在把社交網絡上的照片、視頻或其他多媒體的素材作為報道內容的一部分之前,我們必須首先確定這些材料的所有權在誰手上。只有在獲得其所有者的許可之后,我們才能進行使用。任何例外情況都應該與美聯社中樞機構的法律部門進行溝通。這些內容的真實性也需要用美聯社的標準來檢驗。

          員工在使用社交網絡尋求來自那些處于危險境地和損失慘重的對象的基本信息或原創內容時,應該保持足夠敏感并做到深思熟慮。他們不應該隨意采訪民眾以至于讓他們處于危險之中。事實上,在情急之中,他們更應該提醒民眾采取安全措施。當信源本人處于危急之中,員工應該使用他們作為記者的職業敏感來判斷是應該直接通過社交網絡對其進行采訪,還是咨詢上級領導的意見后再做決定。您可以閱讀給每個美聯社員工分發的備忘錄獲取處理此類情況的更多建議。

          與用戶互動:

          美聯社一貫樂意與用戶保持長期的交流和溝通。員工可以自由向他們在社交網絡上的“粉絲”們詢問關于一些新聞報道的觀點和看法,也可以給一些能夠為美聯社提供信息核實或照片視頻的目擊者和線人直接打電話交流。美聯社也鼓勵員工回答他們自己報道領域的相關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正引導著社交網絡中有關美聯社報道的輿論走向。當然,前提是他們的回答必須要符合美聯社新聞價值原則和社交媒體守則。

          我們收到的很多反饋都是富有建設性的,無論對我們報道內容的批評通過何種方式表達,只要是真實確鑿的,我們定會認真考慮反思。

          美聯社新聞價值原則中有這樣的表述:“無論是在自己的工作中還是在同事的工作中,員工必須盡快告知監察編輯他們發現的那些錯誤或潛在錯誤。”除此以外,給讀者的回復往往也是由讀者做出的評論本身來決定的。

          如果讀者或觀眾提出的出色意見能夠幫助改正我們工作中的錯誤,那么我們就應該通過郵件或社交媒體發布對其的致謝(盡量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讀者提出的批評本身存在問題,那么我們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不妨也及時回復他們并澄清事實。

          然而,我們最好要避免與那些脾氣暴戾的,缺乏建設性意見的人進行長時間的反復交涉。辱罵的,執拗的,猥褻的或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評論都應該標示給美聯社中樞機構或美聯社國際安全部門代為處理。(聯系方式:dspriggs@ap.org)

          其他需要牢記在心的注意點:

          一 我們向任何讀者或觀眾所做出的回應都可能被公開。電子郵件,臉譜網信息與推特網即時通信給人感覺上是私密性的交流,但其實很容易被勢力集團,政治施壓團體,律師代理人等所利用。如果某個報道或某張圖片引發了嚴重爭議,責任編輯可能是反映意見的最佳人選,而不是該內容的作者。標準中心也可以提供相關回復。

          二 任何可能引發法律糾紛的來信都應該先由美聯社的律師處理,然后再做出相應回復。

          與美聯社官方社交網絡賬號互動:

          我們歡迎員工轉發或分享由美聯社官方社交網絡賬號發布的信息(如:推特網@AP或美聯社在臉譜網的主頁或美聯社在谷歌Plus的主頁)。我們要求美聯社的員工盡量不要稱贊或評論美聯社的面譜網和谷歌Plus主頁上的內容。這些賬號是官方的,面向公眾的交流渠道,我們希望把更多空間留給公眾來評論和互動,而不是讓記者們在一個面向公眾的場合互相討論他們自己的事情。如果一個普通的臉譜網讀者點擊進入一條博文,結果發現里面全是記者之間的對話或內部人士的互相吹捧,這將會是一件很令人反感的事情。

          刪帖:

          在推特網上,我們可以刪除之前發表過的內容。然而,“刪除”這一功能只能用來刪除推特網上某些內容或幾個推特好友。遺憾的是,我們所刪除的內容卻可能已經在其他人的主頁上被轉發或重發。那么,公眾還是可以看到這些內容的。如果您必須要徹底刪除一個帖子,可以跟美聯社中樞機構的管理人員進行溝通。

          勘誤:

          社交網絡上的帖子或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如有謬誤,則應該迅速并透明地進行勘誤,這與糾正美聯社提供的其他服務中的錯誤是一樣的。這條規則也同樣適用于其他與美聯社相關的,通過個人賬號發布的帖子和內容。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相關帖子或博文來說明并解釋我們所造成的失誤或犯下的錯誤。

          例如:

          勘誤:美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表示本周可能會在Abuja(之前曾錯誤表述為Lagos)的豪華酒店里發生爆炸。(apne.ws/uxr9ph)

          嚴重的錯誤則需要告知美聯社中樞機構的高層和相應的地區或垂直管理部門來處理。

          (譯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校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史安斌)

          鏈接:

          美聯社“推特事件”說明了什么

          ——看國外新聞機構如何規范員工使用社會化媒體

          來源:[2012-2]中國記者雜志

          日前,美聯社一名攝影記者在“占領華爾街”運動中被捕,有員工將此消息通過社交網站推特先發布到網上。美聯社高層在內部郵件中嚴厲指責這種行為是“胳膊肘外拐”,并重申規定:一切有新聞價值的消息、圖片或視頻都要首先提交給美聯社,而不能自行在推特之類的社交媒體上發布。

          以管理溫和著稱的美聯社也下“重手”規范員工使用推特,反映了社會化媒體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規范使用社會化媒體不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另一方面,輿論對美聯社在這一事件中的理解和支持態度也表明,以自律規范的方式治理社會化媒體,正在成為社會共識。這同2009年CNN因微博政治言論不當開除一名高級編輯所引發的廣泛爭議形成鮮明對比。在開放的社會化媒體上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公眾對新聞機構的心理期待。

          這起事件中,美聯社執行總編輯盧·費拉拉寫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措辭相當嚴厲:“你們的首要任務是為美聯社工作,而不是推特。”在管理素來溫和的美聯社,此般語氣殊為罕見,其間透露出的無奈與焦慮也溢于言表。如今,推特、臉譜、Youtube、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全面滲透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頻頻引發管理問題。這種無奈與焦慮,成為國內外眾多新聞機構的共同心態。

          前景:網絡行為須有規范

          這起事件中,美聯社執行總編輯盧·費拉拉寫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措辭相當嚴厲:“你們的首要任務是為美聯社工作,而不是推特。”在管理素來溫和的美聯社,此般語氣殊為罕見,其間透露出的無奈與焦慮也溢于言表。如今,推特、臉譜、youtube、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全面滲透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頻頻引發管理問題。這種無奈與焦慮,成為國內外眾多新聞機構的共同心態。

          美聯社“震怒”的另一個原因,是該社此前不久剛剛更新了員工使用社會化媒體的有關規則。不得在推特上發布美聯社尚未發布的新聞,即為其中重要內容。早在2009年,美聯社就出臺了員工使用社會化媒體的指導規范。相較舊版,2011版的規定更加細致,對員工應該如何保護隱私、發表觀點、發帖與跟帖、加關注與加好友、識別消息源等問題都有詳細具體的指導。

          同美聯社一樣,法新社也在2011年更新了社會化媒體使用規范,對記者編輯在虛擬空間的行為約束更加嚴格。事實上,用內部法規的方式管理員工的網絡行為,已經成為國外媒體的共同做法。截至目前,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網、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國際一流媒體機構都先后出臺了員工使用社會化媒體的管理規范。其中,《路透社網絡報道守則》最為國內媒體所熟知(詳見《中國記者》雜志2010年第7期),目前許多國內媒體的相關管理規范中都能找到路透的影子

          社會化媒體引發管理難題

          推特、臉譜、youtube、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全面滲透新聞生產流程,對傳統的新聞實踐、新聞倫理形成沖擊,并頻頻引發管理難題。尤其是在以下四個方面:

          1.如何識別謠言與陷阱,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社會化媒體已是從業人員獲取新聞線索的重要途徑,但社會化媒體上消息的真實和準確性卻難有保障,甚至可謂陷阱重重。2011年12月,英國知名DJ泰格·蒂姆·史蒂文斯的死訊在推特上瘋傳。后來,史蒂文斯本人通過推特說自己“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事實是,微博對“名人死亡”惡作劇似乎情有獨鐘。迄今為止在推特上“被死亡”名人已有成龍、威爾·史密斯、賈斯汀·比伯等近十位。國內微博也經歷了著名的“金庸被死亡”事件。如何識別網絡謠言與陷阱,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新聞記者必須面對的挑戰。而對管理者面對的難題是,如何指導員工降低落入陷阱的風險,并妥善處理由此引發的系列問題。

          2.如何區分個人與職業身份,界定網絡行為的邊界。在社會化媒體上,新聞從業人員的個人身份和職業身份被空前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二者的沖突也被無限放大。一方面,記者編輯的私人帳號很容易被認為用于工作用途的,其個人行為也可能被認為是新聞機構授權的職業行為。另一方面,個人的言論和觀點,也容易被誤認為代表他所服務的媒體機構。很多時候,即便記者編輯做了免責聲明,一些讀者,特別是帶有敵意的批評者,也很難不把他的觀點和態度同其所服務的媒體機構相聯系。因此,在這個環境中,如何明確記者編輯個人合法權益的理性邊界,劃清個人行為與其職務行為之間的界限,避免雙重身份之間的沖突,是傳媒管理機構、從業人員以及全體受眾都不得不思考的一個緊迫問題。

          3.如何保護隱私和消息來源,避免侵權與糾紛。在傳統媒體時代,記者可以通過適度透露細節的方式保護采訪對象的隱私,通過采用匿名消息源的方式保證消息源不被泄露。同時,當記者自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脅時,也可以通過筆名、化名等手段來實現自我保護。但是,社會化媒體提供的網狀社交網絡輕而易舉地消解了這些屏障,新聞從業環境已經高度“透明化”了。在社會化媒體上,任何蛛絲馬跡般的細節都可能暴露采訪對象、新聞來源和記者自身的隱私,留下新聞倫理和從業安全的隱患。

          4.如何保持平衡公正,在虛擬空間維護傳媒公信力。用公正公平的姿態報道有爭議的新聞事件、不偏袒事件任何一方或任何利益團體,是新聞機構基本的職業操守。在社會化媒體上,記者編輯如果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觸某一政治或利益集團的消息源,公眾就很難不猜測其報道的傾向性;如果記者編輯的“好友”或“關注”幾乎都來自某一群體,讀者也很難不擔心其報道要偏向這個群體,而不利于與之對立的其他群體。因此,如何把新聞機構保持公平公正的一系列舉措從現實世界延續到虛擬的世界,也是傳媒機構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特色:內部規范“以柔克剛”

          1.鼓勵員工自律,倡導“柔性”規范。

          在社會化媒體這樣一個全新領域,任何剛性的管理規則都會留下無數盲點,同時催生若干種規避措施。因此,國外媒體對社會化媒體的管理都大力提倡職業道德,強調從業人員自律,鼓勵用新聞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填補剛性管理規范的空白。《路透網路報道守則》在開篇時就聲明說這不是一個剛性的規范,只是對記者編輯使用社會化媒體的一些“建議”。在行文措辭上,這個《守則》也非常溫和,時刻體現是一種朋友般的善意“提示,而非剛性的“要求”。

          2.尊重網絡特性,強調傳統規范的延展性。

          這些媒體機構都反復強調,傳統的新聞管理規范仍然適用于社會化媒體這個新的網絡空間,無論新聞操作的工具和記者工作環境如何變化,新聞管理的基本規定,比如保證新聞真實性、交代新聞來源、新聞事實核查等,是始終如一的。《路透網絡報道守則》說:“這一規則總體上是將現實世界的新聞原則延伸到互聯網絡中。交代消息來源、求證并核實等原則同在現實世界中毫無分別。當然,由于網絡世界的虛擬性,情況有時會有所不同,但其他任何報道一樣,網絡報道也要有防范風險的意識,不能使用無來源或無法查證的消息。”

          3.注重針對性與操作性,措施詳盡具體。

          總的來看,國外媒體機構出臺的這些管理規范都十分具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這同我國一些媒體的管理規范主要強調“原則”“精神”“基本思想”有較大的區別。以路透社的管理規范為例,在每一條規定的下面,都有若干個提醒員工注意的具體事項及建議。

          一些值得借鑒的措施

          比較國外媒體的這些社會化媒體管理規范,可以發現,各種不同類型的媒體在以下七個方面有一些共同要求。

          1.不損害傳媒機構的聲譽和商業利益。

          2.上級主管知情。

          3.公開透明地獲取信息。

          4.保持平衡中立的立場。

          5.職業行為與個人行為盡量分開。

          6.不得透露傳媒機構內部信息。

          7.謹慎透露個人信息。

          久久成人免费观看草草影院,日本免费一区二区视频,av中文字幕在线,顶级嫩模一区二区三区
        • <center id="cugsy"></center>
        • <s id="cugsy"></s>
          • <s id="cugsy"><em id="cugsy"></em></s>
          • <s id="cugsy"></s>
          • <input id="cugsy"></input>
              <sup id="cugsy"></sup>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ts亚洲人妖|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无翼日本全彩漫画大全全彩|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97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99网站在线观看| 美女主播免费观看|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a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 欧美激情综合网|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豆奶视频高清在线下载|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孕妇孕交一级毛片|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欧美一级特黄啪啪片免费看 |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久久香蕉国产线|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