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雙輪”嫁接導入典型報道 為期三個月之久的“小鬼難纏”系列報道,猶如一枚枚“重磅炸彈”,在全市產生了巨大沖擊力。但報社編委會清醒地意識到,抓“小鬼”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最終應該是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潛力和熱情。 在強力推進“小鬼難纏”報道之際,報社從市委組織部獲悉,2012年3月30日至6月25日,甌海區擇優選派15名新提任的年輕干部組成攻堅組參與牛山整治攻堅戰,實現了100天內創造和諧拆遷的“牛山樣本”。 在此背景下,報社決定利用前期集中報道產生的優質傳播效果,將輿論監督與典型報道進行嫁接,通過有機結合正面與反面典型的“兩輪驅動法”,提升都市類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影響力。時值全市上下掀起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夙夜在公”一詞成為網絡熱詞,編輯部決定創辦《干事創業·夙夜在公》專欄,以“小樣本,大能量”為主題展開新一輪系列報道。 牛山片區整治工程,誰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當地村民。于是,記者從當地80歲村民朱永銀著手采訪,讓老人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暢談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讓村民用事實為干部的典型說話。 基于當地村民樸實卻而生動的話語,以及眼前發生的實實在在的巨大變化,報社迅速組織刊發了《實戰練兵的“牛山樣本”》、《牛山樣本引來各界評說:好就好在“將心比心”》、《甌海攻堅項目復制“牛山樣本”》等系列文章。 不久,陳德榮同志將“牛山樣本”提升為“牛山精神”,要求溫州全市黨員干部以此為契機,全面掀起干事創業的熱潮。自2012年11月26日全市“互看互學”考察團察看牛山工程項目后,截至2012年底,來自省內外的50多個考察團絡繹不絕,學習“牛山經驗”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最近,市委組織部還為此撰寫了理論文章《牛山樣本啟示錄》,供溫州市委黨校作為黨員干部培訓的必修材料,從牛山做法、牛山精神、牛山啟示等方面,揭示了“小樣本、大啟示”的典型力量。“小鬼難纏”與“牛山精神”系列報道由此完美收官。(作者單位:溫州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