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創辦讀者俱樂部的初衷是為了配合發行和廣告 2008年,《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成立,隸屬于廣告部,工作人員均由報社廣告策劃部人員和編輯部記者兼任。俱樂部的運行程序式如下: 俱樂部設下屬策劃文案組和活動執行與推廣組。策劃文案組在定期參加廣告部、發行部的重要會議之后,拿出配合廣告和發行的活動策劃文案,活動推廣與執行小組通過對活動場地實地考察和與協辦單位商洽之后,對策劃文案提出細化、補充、修改意見。最后,由主管領導牽頭,俱樂部通過與廣告、發行編采人員召開聯席會議,敲定活動方案,最后進入活動實施階段。 在為期5年的讀者俱樂部運作過程中,俱樂部核心層通過整理報紙訂戶數據庫,對訂戶按年齡、職業、收入和住宅區域進行了多層次的梳理和劃分,通過發放讀者調查表獲取讀者的收入、住房需求、業余愛好等方面的信息,針對不同的人群,開展不同的活動。2008年8月,《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組織越野車一族,到與科爾沁沙漠接壤的彰武縣阿爾鄉,舉行了“沙漠之旅”活動,活動中有一項內容是給當地的貧困小學生捐獻學生用品和體育器械。這項活動所產生的反響,令俱樂部始料不及。活動結束后,很多參加此次活動的讀者,不但訂閱了全年的《阜新晚報》,而且還義務為《阜新晚報》舉辦的阜新市第四屆汽車博覽會做宣傳推廣活動,并在車展現場表演“炫技秀”。 2009年5月到8月《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為帶動家居、婚慶、家電等行業廣告,舉行了“讀者俱樂部攜手泛家居聯盟進小區”和“婚曲2009”大型團購活動,《阜新晚報》的讀者對上述兩項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先后有近萬名市民直接參加了這兩項大型活動,活動帶來了共計50萬元的廣告收入和2000份報紙訂戶。無論市民,還是商家,對讀者俱樂部的運作模式非常感興趣,報社領導決定在《阜新晚報》開辟《讀者俱樂部》專刊,定期報道讀者俱樂部活動和讀者建議。 到2010年年底,《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開展的各種公益性活動和配合發行、廣告的品牌推廣活動,所帶動的行業有房產、家居、汽車、婚慶、家電、教育、圖書等十余個。《阜新晚報》在面臨新媒體競爭的環境中,用讀者俱樂部活動形式提升了報紙的品牌影響力,同時提升了報紙發行和廣告的質量。三年當中《阜新晚報》所承載的廣告量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長,報紙發行量以15%的速度遞增。 與新媒體結伴而行,讀者俱樂部更具生命力 《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在運行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的趨勢越來越顯著,市民因不同的志趣、愛好結成一個“圈子”。如何打入這些群體并掌握他們的活動規律,向他們推介《阜新晚報》品牌? 《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經過細致研究,決定與阜新日報社旗下的《阜新新聞網》聯動,發揮網絡優勢,并派出多路記者打入這些擁有不同愛好的群體,在《阜新晚報》上報道他們活動的同時,通過網絡、QQ群、微博等新媒體發布《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的活動消息。 2011年,《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推出的“尋找初春綻放的紅杜鵑”“探秘明長城遺址”“尋找蒙古貞敖包”等戶外、考古、探秘體驗系列活動,在戶外運動和考古愛好者當中引起強烈反響,甚至引起外籍人士的關注。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任教的十余名外籍專家和教授也來參加這些活動。這些參與人群再通過自己的微博、QQ空間向自己的朋友傳播《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活動,產生極大的“病毒效應”。由此,《阜新晚報》讀者俱樂部的團隊精神、工作內容和發展方向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其工作的獨立性和整體感越來越強。讀者俱樂部的核心層提出并研究這樣一個命題:新媒體環境下的紙媒讀者俱樂部,其職能和角色應該從“附屬”“配合”的角色向“獨立”“主動”的角色轉變。那么,在新媒體環境中,在現代報業發展的浪潮中,讀者俱樂部的科學定義究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