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紙媒轉型發展的核心在“報”。在一定區域內發行、一個區域內生存的報紙,當傳播生態已變化之時,對新媒體不能一味排斥或僅僅裝門面,而要建設運用新媒體,應越來越把報業核心置于“報”而不僅僅是“紙”,“紙”只是一個傳播平臺和載體,受眾、用戶最看重在這些載體上傳播的新聞內容。 揚報紙之長,主陣地上做主力軍,力求“居高聲自遠” 作為區域主流報紙,當以自身特有長處來應對新媒體的“來勢洶洶”,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彰顯主陣地上主力軍的地位,在領導滿意、讀者喜愛、市場認可中“揚”出報紙的優勢。 1.揚“深度”之重,彰顯網媒難以企及的高度。報紙要跟新媒體比什么,要集中力量跟他們比深度,比厚度。做有深度的新聞是紙媒的特長,也是應對新媒體的重要手法,可以有效提高傳播力,擴大影響力。 在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昆山市,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讀者對新聞需求的“口味”也越來越高。更高水平推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等既是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百姓切身關注的實事。《昆山日報》以“深度”立報,圍繞這些問題開設了“昆山觀察”“女生新聞組”“月初經濟觀察”等欄目,對重大主題進行策劃,集中采編力量開展深度報道。 “觀點引領”是報紙的傳統優勢,報紙開設“昆報時評”“曉明快評”等專欄和“思想”理論專版,以新聞評論對中心工作和熱點問題在第一時間發出有思想性的聲音。“建好試驗區,實現昆山夢”“尚德‘倒下’的啟示”等一批評論在讀者和網友中強生較大反響。 2.揚“權威”之力,做優紙媒公信力。公信力是報紙的另一大優勢。因為權威性而更具公信力。 “權威發布”欄目是《昆山日報》去年起新設立的,它對涉及民生的最新政策和規定進行信息發布和權威解釋。2013年3月27日,昆山市通過發布實施民生幸福“五有”工程65項指標引起昆山社會的熱切關注。 當人們對網絡上的信息有所懷疑時,最希望看到、最先想到的,就是去看報紙上有沒有核實。《昆山日報》開設了“調查”“我在現場”等欄目,刊發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及網上披露的涉及本市的熱議話題進行調查,以正視聽。 對典型人物的報道,是報紙遵循宣傳規律展現權威性的又一體現。昆山提出打造“道德之城,樂仁昆山”,報紙每周開出專版宣傳道德人物,將凡人善舉、身邊的感動報給讀者,弘揚主流價值觀,加之以“改文風”的筆法,讓這些榜樣可親可信。 3.揚“本土”之特,“土腥味”里顯身手。報紙區域性社會影響,決定了報紙區域性商業影響。每家縣市報都處于一定的傳播區域內,有著自身的“地利”。用足地利,就是要揚“本土”特色,在接近性貼近性上吸引更多的讀者。 600年昆曲源頭在昆山,《昆山日報》開出了“昆曲”專版;昆山臺資占江蘇全省三分之一,10萬臺商臺胞常住昆山,我們開出了“昆山與臺商”專版,這些帶有地標特色的欄目專版,本地人、想了解昆山的人都高度關注這些內容的報道。“周市新聞”“千燈新聞”等一個個富有個性的區鎮新聞版,報出各具特色的鄉鎮風情。 本地的東西多了,受眾就越覺得你在報他注意的事情,增加了對報紙的親近感。 4.揚“視覺”之美,形神兼備吸引“鐵桿粉絲”。報紙的內容優勢、公信力優勢通過時代感富有沖擊力的版式展現,以視覺之美,形成報紙的綜合品牌優勢,增亮傳播形象。 “新聞視覺化”已是眾多報紙揚己所長的一個法寶。《昆山日報》自2010年以來進行了三輪改版,每次改版不僅在內容,更在版式上下功夫,以“現代、大氣、秀氣、穩重”作為版式改革方向,聘請了南方報業的視覺總監作為指導,增大視覺沖擊力,構成報紙的另一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