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原題:“希望你們每次來,都有民生新亮點”——泉州廣播電視臺聲屏報網“走轉改”走進泉州臺商投資區 到泉州臺商投資區浮山村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到這個千年海島村,是做《喜迎十八大》系列報道,采訪這個村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浮山村這兩年漁業發展迅速,還被確定為“閩南民俗文化島”和臺商投資區的藍色經濟發展區域。這第二次來這里卻是采訪海島剛剛通上自來水。自來水,家家戶戶都必需,在泉州也一般容易得來,而在浮山村卻是村民們多少年的祈盼。 5月22日,正值泉州雨季,海島上到處是潮濕的氣息。在村民林祥欽的家中,我們泡茶聊天,老人年屆七十,他說以前家里來客人,都不敢泡茶喝,因為井水是苦咸苦咸的,即使有好茶泡出來也是難喝的。從去年開始,臺商投資區把農村自來水安全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讓浮山村徹底改變了喝苦咸井水的時代,這讓林祥欽十分高興。我們在海島上一路前行,發現家家戶戶的水井旁都多出了自來水管,而水井絕大多數封起來不再使用了。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村支書張強舟的一句話:“希望你們每次來浮山村,都有民生新亮點。”這也是村民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吧。 沒有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沒有感天動地的故事,這次基層行,所見所聞均樸實無華,但卻使人深刻體會到深入基層、才能感知百姓冷暖。基層,是我們聽民聲、近民心的第一線,是我們獲取新聞素材的源頭活水。記者更應該是行者,走出去才會發現無限風光。走進基層,轉變的不僅僅是工作身份,還有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以前的采訪報道,我們更多地關注結果,比如這個地方發展得好不好,數據如何靚麗。如今走基層,親身經歷,親眼所見,不再只是轉述別人的話。我看到的是更全面的真實,感受的是過程和結果的銜接統一。 走基層讓我的心態沉了下來。隨之而來我能感覺到采訪形成的文字有了看得見的變化,變得更有生活氣息,更能打動人、感染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也必將成為我的記者生涯的一筆財富。 (泉州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宋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