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一、國內重大突發事件跨文化傳播的困境 (一)西方媒體的偏見 在中國重大突發事件的跨文化傳播中,國外媒體是重要的傳播者。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要通訊社以及英國的BBC、美國的CNN等知名廣播、電視機構,以其雄厚的傳播實力,在全球擁有便捷、完善的信息傳播網絡。“有研究專家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目前國際新聞尤其是國際突發事件報道的首發和后續報道,大約90%來自于西方媒體。”[1]面對我國的重大突發事件,西方媒體總是快速反應,搶奪報道的首發權,并加強后續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成為國外受眾了解我國重大突發事件信息的主渠道。 在跨文化語境下,西方媒體往往從本民族、本群體的態度、立場和情感出發,以他們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來審視中國的突發事件,報道往往懷有偏見。西方媒體的認知或認識偏見主要是由于對事件信息的了解不夠造成的。而道德偏見,主要是因為西方媒體從自身利益出發,出于意識形態霸權、種族歧視、全球控制等目的,故意扭曲甚至丑化中國形象。他們往往利用對我國重大突發事件的歪曲報道,向西方社會傳遞不實信息或不公正的評論,誤導西方民眾。 (二)我國媒體話語權較弱 在跨文化傳播中,雙方應該有平等的話語權。跨文化傳播中的話語權即國際話語權,體現了一個文化群體或者國家在國際上影響和控制輿論的能力。由于我國媒體在傳播理念、傳播實力等方面與他國媒體的差距,在跨文化傳播中往往處于被動弱勢的地位。 面對國內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雖然我國媒體在采訪時間、采訪渠道等方面具有優勢,卻很難在國際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國際輿情與傳播效果研究報告》顯示,在所選取的海外8家報紙關于“七·五”事件的報道中,共有113張圖片。其中,74.3%的新聞圖片的來源為外國媒體,以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為主,12.4%的圖片的來源為中國媒體,主要是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中新社。另有13.3%的圖片未注明圖片來源或由民眾提供。48.9%的國外公眾認為“中國以外國家的媒體”是其較為信賴的信源之一,其次是“專家學者”(46.3%)和“非政府組織”(43.7%),也有相當比例的人選擇“當地民眾”(31.4%)、“中國媒體”(22.0%)和“中國政府”(14.6%),認為來自“中國以外國家的政府”、“事件策劃者”的信息比較可靠的比例分別為9.7%和4.7%。[2]由此可見,國外民眾對中國媒體的信賴程度遠不如中國以外國家的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