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美國,針對教師開展的媒介素養教育形式多樣,一方面,由民間力量自發組織的研討會和工作坊為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其中美國媒介素養教育的先驅力量——1989年由伊麗莎白?托曼創立的美國媒介素養中心,為教師提供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已有20余年的歷史。其在創立之初就堅信“教育啟力”的理論,力求將傳媒素養理論的成果轉化為可供教師、青年領導人、家長和兒童監護人使用的教育咨詢的工具。1997年,媒介素養中心與電視先驅諾曼?費爾頓共同合作開設了一個短期培訓課程,這在美國媒介素養教育領域樹立了榜樣地位。在賓夕法尼亞州,一些大學開始為教師設置專門發展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培訓和發展項目。在這些項目中,就提供有供教師討論關于電影和視覺技術問題的工作坊。[3] 另一方面,在大學中設立媒介素養教育的學位項目,供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進修學習,是美國開展針對教師的媒介素養教育的另一種形式。在美國,第一個為媒介教育設置碩士學位的大學是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的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在密蘇里的韋伯斯特大學傳播學院,也設立有媒介素養的本科和碩士學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經濟水平的差異以及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各地的師資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各州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存在一定的阻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對于全美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也有著不利的影響。 (四)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與媒介素養教育開展較為成功的加拿大相比,美國教育學者認為,影響美國媒介素養教育發展的首要因素是地理原因。[1]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媒介素養教育在地方的、省級的和全國層面上的努力主要也是由教師們所發起和引導的,但是他們與教育機構的官員和學者卻保持著密切的接觸。而在美國,50個州有著各自獨立的教育主管機構,每個州又有上百個地方校董事會,這使得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者們相互隔絕,要形成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顯然很難。同時,美國主要的媒介素養教育倡導組織,大多是民間自發的非營利性機構,處于“教育體制之外”,由于這些機構的參與,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就變得更加復雜化。 三、對我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啟示 (一)在課程教學中實施媒介素養教育。所謂“融入式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把傳統科目里可以與媒介素養教育契合的知識點找出來,在教授傳統科目的時候也教給學生一些媒介素養的知識。[4] 現階段在我國,媒介素養的課程尚未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媒介素養教育只能以一種與傳統學科相融合的形式出現在校園中。作者認為,目前在中小學的課程教育中,可以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手段,以教材知識為主、媒介素養理念為輔,變傳統的重傳授輕參與為傳授和參與并重,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這方面,國內一些教育實踐者已經實施了行之有效的融入式教育。如有些小學教師將信息技術課中《flash中圖層的使用》一課,改變為《當個小導演——flash動畫制作》的實驗課,課堂上,除了讓學生學會flash中圖層的使用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運用所給素材制作簡單的flash動畫來感受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理性、客觀地看待媒介傳達的信息。[5] (二)培養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我們在肯定美國的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取得成效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是,由于美國缺乏全國性的文化組織和教育機構以推進媒介教育,美國的師資教育力量十分薄弱,質量也參差不齊。許多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主要由以前的媒介從業者或是缺乏專業技能或沒有從業經驗的教師講授,這樣難免會影響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的實際效果。與此同時,缺乏專業的媒介素養培訓和實踐被教師認為是影響普遍和有效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障礙。[1]幾所學校的調研結果表明,在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中,專業師資隊伍的缺乏同樣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面臨的難題。因此,在我國開展媒介素養教育,首先是要培訓出一批訓練有素的師資隊伍,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推動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 (三)政府介入與學校聯合。美國州政府控制而非聯邦政府控制的教育體制使得美國缺乏統一的媒介教育標準,民間組織標準很難取代國家行為。由于課程體系的差異,各地區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很難進行有效溝通和資源共享,媒介素養教育處于孤軍奮戰的尷尬境地。與美國獨特的教育體制不同,我國的教育體制是自上而下的統一。因此,在我國建立全國性的媒介素養教育標準難度不大。只有建立由政府主導、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形成統一認知和引導、全國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才能推動媒介素養教育融入學校教育體系,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媒介素養教育才能真正實現正規化的發展。 四、結 語 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其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對于中國的研究者來說仍然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如何結合我國國情,探索我們的媒介素養教育路徑和方法,是擺在研究者和實踐者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為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留守兒童媒介使用與媒介素養教育研究”(12CXW02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參考文獻: [1]陸曄.媒介素養:理念、認知、參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劉艷梅,秦學智.傳媒素養教育:美國傳媒素養中心的經驗[A].彭少健,王天德.2010中國媒介素養研究報告[C].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3]耿益群.媒介素養教師教育的國際比較[A].2010中國媒介素養研究報告[C].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4]盧晗冀.媒介素養教育師資培訓實踐研究[A].2010中國媒介素養研究報告[C].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5]劉曉燁.信息技術課與媒介素養教育的融合實驗研究[A].2010中國媒介素養研究報告[C].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