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三、 提高媒體微博的公信力 提高媒體微博的影響力,關鍵是努力提高公信力。 首先,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亂傳亂轉,渠道不清、未經核實的信息一律不傳播,確保真實準確。2010年12月6日,由于發布了“金庸去世”的謠言,《中國新聞周刊》的官方微博不得不就此兩次道歉,相關負責人引咎辭職。出于競爭壓力,一些媒體對官方微博進行量化考核,微博把關人放松了信息審核把關,導致虛假信息、有害信息時有出現。一位微博編輯這樣反思:“微博的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有著很強的媒體屬性,可能是為了刺激平臺活躍度,新浪微博專門有一個風云排行榜,分門別類將各個領域的微博賬號做一個排名,排名依據乃是微博粉絲數、當天發帖量、轉發及評論情況。由此,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微博編輯們的罪與罰一躍而出”;“很多賬號在這樣的指標排名中脫穎而出,他們占據了微博風云榜排行的頭幾位,于是馬太效應和示范效應產生了,這樣的媒體微博賬號成了標桿,業內同行在內容形式和發布頻度上都開始全面效仿。越來越多的媒體微博賬號開始在低效的惡性競爭中狂飚——拼速度,拼熱點,拼誰更能迎合粉絲。如果媒體微博編輯這個行當死了,那也是死在缺乏沒有新聞倫理素養和價值判斷產生的逆向淘汰的結果上,死在這樣低效且無節制的惡性競爭中。”⑴媒體微博不僅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而且要主動防謠、辟謠。有些微博運營機構開始建立專門的辟謠平臺,如新浪微博開設了“微博不實信息辟謠專區”、果殼網建立了“謠言粉碎機”,都是旨在提高公信力之舉。 其次,必須堅持建立通暢的信息機制。媒體微博要主動表達,主動整合信息,主動把握社會熱點,及時把網民反映的問題轉發給政務微博,及時對社會事務運行、公共權力行使中的不當行為進行監督,努力成為輿論監督的新渠道、新陣地。特別是要加強微博評論,比如@人民日報發揮其母報人民日報的評論優勢,并將其成功地延伸到微博平臺,打造出“微評論”、“微議錄”、“你好,明天”等品牌評論欄目,在引導網絡輿論、打通官方民間兩個輿論場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例如,針對唐慧勞教案“唐慧案撤銷不是句號”的微評論以及“你好,明天”的相關評論,不僅成為事件進展的有力推動,更成為樹立媒體形象,扭轉網民偏見的關鍵轉折點。臨睡前等待閱讀@人民日報的“你好,明天”,已經成為許多網民的習慣。幾乎每一條微博的轉發量都會達到四位數,充分體現了該欄目的影響力。 第三,應加強和傳統媒體聯動。一是核實、求證、解釋、回應網絡上有影響、有爭議、有分歧的信息。2011年1月27日,人民日報在要聞第四版推出了“求證·探尋喧嘩背后的真相”欄目,“主要是針對當前社會上的虛假新聞、網絡上的不實傳言和百姓關注的疑點、熱點設置議題,探討并澄清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問題,以權威報道還原事實真相,適當地對讀者進行輿論引導”。⑵“‘求證’欄目設立之初,就確立全媒體傳播的理念,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人民網開通官方微博,在版面上留下欄目郵箱,了解讀者反饋情況。”⑶這無疑擴大了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影響力。二是加強和傳統媒體聯動,雙向設置議題。比如@寧波晚報與母報聯合開設了“陽光熱線”欄目,該欄目與寧波市糾風辦合作,專事輿論監督,一段時間緊緊抓住群眾關注的某一個議題展開,如2013年3月重點關注施工工地的揚塵污染問題,并促進問題整改,初步形成了影響力。 辦好媒體微博,提高其公信力,特別要靠微博把關人。微博把關人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并且善于和微博運營團隊合作。主管部門也不應把媒體微博當作簡單的輿論工具,要寬容對待媒體微博的傳播創新,“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的原則同樣適用于媒體微博。 注釋: ⑴ 微博運營:一個媒體微博編輯的自我修養,http://www.yixieshi.com/pd/11170.html ⑵陳利云:一問:人民日報為何要“求證”,新聞實踐2011(7)。 ⑶白真智:二問:如何在眾聲喧嘩中探尋真相?新聞實踐2011(7)。(作者:袁志堅,寧波晚報社副總編輯;李風,寧波晚報社網絡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