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許多受眾的第一閱讀入口從傳統媒體轉變為網絡媒體之后,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再次轉變為以微博為代表的“關系”社交網絡媒體。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如果借助微博,傳播效果將會得到倍數放大。 去年底以來,紹興網組織的“四毛烤餃”連續報道,掀起了紹興人的愛心潮,溫暖了一座城市。在這組報道中,微博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微博介入 催生愛心行動 58歲的張老伯,當過兵,10年前老伴不幸患病去世,7年前他也下崗。家里有兩個兒子,大兒子28歲,天生智障,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小兒子18歲,還在讀高二。為養兩個兒子,下崗后他開始在紹興市區昌安立交橋下設攤賣餃子。每天傍晚5點多,張老伯就擺了攤位,一直到凌晨收攤。凌晨1點多回家后,他會騎著電動車趕5公里路,去市郊菜場批發大蔥等原料,睡下時都要到凌晨2點了。但他早上7點半左右便要起床,照料兒子,準備晚上要燒烤的餃子,7年如一日。 去年12月5日,紹興網手機記者(通訊員)品嘗了美味實惠的餃子后,用手機發了一組攤主張老伯于寒夜里忙碌烤售餃子的微博。這個微博很快被微友轉發,并迅速得到同城微友的熱情響應。不少微友立馬行動起來,趕去立交橋下品嘗“四毛餃子”。一篇微博,感動了冬日里的許多人。好吃又便宜的“四毛餃子”在博友中傳播開來,于是,有人從杭州、新昌等地趕去品嘗,有人找上門幫助張老伯包餃子。 紹興中惠百貨總經理施建平從微博上了解這個情況后,立即去品嘗了張老伯的餃子。隨后,他在公司管理人員會議中提出自己的設想,用公司一樓的一間新店面,免費請張老伯入駐。隨后,紹興中惠百貨投入6萬多元專為張老伯設計了“四毛烤餃”愛心店。 2013年1月15日凌晨1點,這個在昌安立交橋下已開設7年之久的餃子攤收起來了。張老伯和當年一起在內蒙古參軍的兩位老戰友一起,開開心心地推車離開了立交橋。 就在張老伯收攤前的一個晚上,紹興市區一位環衛工人在工作中突然暈倒在地,得到了許多好心路人的救助。此事經紹興網報道后,引起全城關注。張老伯獲悉后,特在新店開業第一天將烤餃免費贈送給環衛工人。“四毛烤餃”送環衛工人,得到市民和網友的支持,有的還親自參加了活動。紹興網還為此專門開通了“紹興四毛餃子”微博,以便網友交流互動。各大微博、論壇、留言板上,無數網友積極響應,分享交流活動主題及具體事宜。 1月20日,市政協新聞界別部分委員與網友、義工、市民一起包餃子,并分為20個小分隊將新鮮出爐的烤餃進行派送,一起給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送去冬日里的溫暖。送到指定的環衛工人手上后,每個小分隊拍照,并上傳到微博@紹興網,說明餃子已送達。 有網友在微博上發起“餃子1 1愛心活動”,建議網友買一份餃子付兩份錢,以支持張老伯。這個活動得到近百名網友的叫好和支持,許多熱心網友從柯橋、袍江甚至杭州等地特意趕來參加活動。 原本只是一則通訊員的稿件,但因微博的加入,使其演變成全城愛心大行動。紹興市內各媒體“聞風而動”,共同參與了這場報道,網易、騰訊、浙江在線、新藍網等多家媒體也轉載了相關報道。 傳統媒體 主動接軌“微時代” 從“四毛烤餃”的傳播實踐看,不管是傳統紙媒,還是作為新媒體代表的網媒,都應迅速占領微博傳播的主陣地,將傳統媒體的價值觀向新媒體延伸,作為新聞報道的有益補充。 1、讓微博成為新聞“探頭”。微博用戶具有相當的廣泛性,傳統媒體應當讓微博成為集納新聞線索的平臺。可以選擇一些活躍的微博用戶和微博“意見領袖”,組建微博報料團和微博記者,讓微博用戶成為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探頭”。特別是對于突發事件,由于不可預見性,記者往往不在事發現場,因而建立信息網絡成了媒體獲得新聞線索的主要途徑。借助微博,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只要擁有一部手機,就能將身邊發生的事通過互聯網進行直播,裂變式的傳播方式使微博成為信息傳播的利器,可以發揮新聞“探頭”的作用。 2、讓微博成為互動平臺。微博成為媒體與受眾對話、互動的通道,而互動的作用在于提升自身影響力。紹興日報社旗下“三報一網”都在新浪開設有自己的官方微博,特別是《紹興晚報》的官方微博有7個人的團隊在維護,除了對報紙的新聞報道經過篩選過濾,保留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轉發外,還將已采訪但還未見報的新聞事件第一時間發布在微博上,目前粉絲數已近兩萬人。 3、以主流價值觀搶占微博話語權。微博與BBS、博客等一樣,具有相當的開放性,信息真假都需要判斷核實,即使是認證用戶發布的信息,也存在不完整、不平衡、不客觀現象,甚至出現誤報和失實。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應挺身而出,占領信息傳播的高地,積極介入微博話語平臺,介入網民關注的重大事件。通過可靠的信息渠道,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調查、核實,發布權威信息,合理引導輿論。 4、發揮優勢介入報道。微博信息長度一般限制在140個字,這是一種表面的動態信息。傳統媒體擁有大量專業新聞工作者,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在微博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記者的深度挖掘,在廣度和深度上進行補充,并進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報道事件背后的真相,實現新聞事實的二次傳播,提高新聞的質量。(作者單位:紹興日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