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貫徹群眾路線重要論述 第一部分 一、毛澤東論述選編 1、藝術作品要適合時代的要求,大眾的要求(1938年4月28日) 作品好比飯菜一樣,要既有營養,又有好的味道。中國人是最會做飯菜吃的,做菜的時候適當地調配各種材料,加上油鹽醬醋各種佐料,經過巧妙的烹調,便產生一種美味,并且保持了營養成分。大師傅做得一手好菜,要有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不是學一天便做得好的。他們做菜,用的材料和別人一樣,卻能做出好的味道來,這就要研究各種材料的調配和時間火候的掌握。藝術至上主義者是只注重味道好不好吃,不管有沒有營養,他們的藝術作品內容常常是空虛的或者有害的。藝術作品要注重營養,也就是要有好的內容,要適合時代的要求,大眾的要求。比如現在唱京戲,在戲報上已經看不見《游園驚夢》之類的東西了,因為那樣的戲在今天賣不了座。演舊戲也要注意增加表現抗敵或民族英雄的劇目,這便是今天時代的要求。藝術作品還要有動人的形象和情節,要貼近實際生活,否則人們也不愛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生硬地裝在藝術作品中,是不會受歡迎的。 (選自《在魯迅藝術院的講話》,《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18—19頁。) 2、到群眾中去,豐富生活經驗,提高藝術技巧(1938年4月28日) 到群眾中去,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技巧。夏天的晚上,農夫們乘涼,坐在長凳子上,手執大芭蕉扇,講起故事來,他們也懂得胡適之先生的八不主義,他們不用任何典故,講的故事內容卻是那么豐富,言辭又很美麗。這些農民不但是好的散文家,而且常是詩人。民歌中便有許多好詩。我們過去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曾讓同學趁假期搜集各地的歌謠,其中有許多很好的東西。這里存在著一個極大的不協調,就是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美麗言辭的人不能執筆寫作,反之,許多能寫作的人卻只坐在都市的亭子間,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不熟悉群眾生動的語言。我們都知道高爾基,他的生活經驗豐富極了,他熟悉俄國下層群眾的生活和語言,也熟悉俄國其他階層的實際情形,所以才能寫出那樣多的偉大作品。 至于藝術技巧,這是每個藝術工作者都要學的。因為沒有良好的技巧,便不能有力地表現豐富的內容。藝術技巧是多方面的,并不只限于語言。但是,對于藝術工作者來說,掌握語言的能力確是非常重要的。我看魯迅先生便是研究過大眾語言的。你們一定要下一番苦工夫去學習和掌握藝術技巧。 (選自《在魯迅藝術院的講話》,《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0—21頁。 3、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1940年1月)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聯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發展的關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別的民族的帝國主義反動文化相聯合,因為我們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這不但是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有外國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但是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開玩笑,在中國革命隊伍中是沒有他們的位置的。中國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義的內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文化。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科學的。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在這點上,中國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能夠和中國還有進步性的資產階級的唯物論者和自然科學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反動的唯心論建立統一戰線。共產黨員可以和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贊同他們的唯心論或宗教教義。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對于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導他們向后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識和教育革命大眾的知識在程度上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結起來,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結起來。革命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這個文化戰線上的各級指揮員。“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可見革命的文化運動對于革命的實踐運動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這種文化運動和實踐運動,都是群眾的。因此,一切進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戰爭中,應有自己的文化軍隊,這個軍隊就是人民大眾。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眾,就是“無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敵人。為達此目的,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須知民眾就是革命文化的無限豐富的源泉。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 (選自《新民主主義論》,《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114—1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