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第二部分 一、李長春論述選編 1、文化體制改革的著力點是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2003年6月28日) 逐步建立有利于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我們曾做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釋放的能量有限。根本的問題是要創新面向群眾、面向市場的體制和機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好地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是文化市場的消費主體,群眾通過市場來選擇和實現自己的文化消費。面向群眾必須面向市場,面向市場與面向群眾是統一的,與堅持“二為”方向是一致的。解決兩個面向必須以體制和機制創新作保證,這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關鍵。抓住了這個關鍵,才能調動積極性,才有創新的動力。因此,改革的著力點是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 (選自《在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345-346頁。) 2、宣傳思想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2003年12月6日)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利益而奮斗,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優良傳統。要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心中裝著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從人民群眾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積極反映群眾呼聲,大力謳歌人民群眾的英雄業績,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堅持把體現黨的主張同反映人民的心聲統一起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宣傳思想工作才能在服務群眾中更好地引導群眾,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推進我們的事業。 (選自《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525-526頁。) 3、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2003年12月6日) 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任務更加緊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隨著這一目標的逐步推進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呈現出多方面、深層次、高要求的特點,這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內在動力。近年來,我國文化繁榮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但總的來看,我們能夠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要。現行文化體制存在著政事、政企不分,輕視市場機制作用,法規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文化生產力的發展,無論是公益性文化事業還是經營性文化產業都還缺乏活力和競爭力。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面向群眾、面向市場創新體制和機制,實現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 (選自《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531-532頁。) 4、堅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2004年12月17日) 堅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呈現出多層次、多形式、多樣性的特點。提高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就是要全面宣傳貫徹科學發展觀,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的實力、活力和競爭力,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逐步提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 (選自《鞏固成果,抓住機遇,努力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497頁。) 5、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05年10月26日)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是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只有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最終目的,以廣泛吸引群眾參與為基本途徑,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檢驗尺度,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創造精神,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選自《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2頁。) 6、堅持面向群眾、服務群眾,在辦好事、辦實事上下功夫(2005年10月26日) 堅持面向群眾、服務群眾,在辦好事、辦實事上下功夫。要把創建活動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創建過程成為服務群眾的過程。要以解決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從群眾最歡迎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積極主動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讓人民群眾從精神文明建設中得到實惠。要特別關注困難群體,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選自《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3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