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11、建立文化運動上最廣泛的統一戰線(1941年6月20日) 文化運動實際上是黨對外宣傳工作的一個有力的武器。黨應當經過文化運動來宣傳革命的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黨應當從各方面領導和組織文化運動,幫助文化運動的發展,在大后方、在敵占區、在根據地內都應當依照各種不同的情況發展文化運動。 黨在文化運動上的任務: 第一,團結一切抗日不反共的文化力量,建立文化運動上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反對民族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反對民族投降主義,反對黑暗復古主義。 第二,發展進步的文化力量,發展民主思想,主張思想自由,研究各種學術,宣傳科學的社會主義,推進中國的文化向前發展。 第三,團結文化干部,培養文化干部,愛護文化干部,尤其在根據地內更應大批的吸收知識分子,各種專家學者參加一切抗戰的工作。 第四,參加國民教育,發展國民教育,這是文化運動最基層的工作。 (選自《中央宣傳部關于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57頁。) 12、對宣傳家與鼓動家的品質和素養的要求(1941年6月20日) 對一個布爾塞維克的宣傳家要求:(1)對無產階級事業的忠實,通曉馬列主義學說,深刻了解黨的路線與政策;(2)有政治的眼光,善于揭破敵人的一切欺騙,有很高的革命警覺性;(3)自我學習的精神;(4)不是教條式的解說馬列主義,而是創造性的解說馬列主義。 對一個鼓動家的要求:(1)了解黨的路線政策;(2)有鼓動的能力,不管他是用激昂、比喻、幽默來達到都可以;(3)熟悉群眾的語言;(4)與群眾有密切的聯系,了解群眾的生活和心理。 我們黨應該向著培養大批的有上述品質的宣傳家和鼓動家的道路上走去。 (選自《中央宣傳部關于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59頁。) 13、少作大報告,多提出問題,讓群眾自己想辦法(1942年12月20日) 動員群眾要想做得好,必須真正的在觀念上堅固的建立起相信群眾、向群眾學習的觀點,深刻的發揚民主,諸事讓群眾自己討論、自己想辦法。而這一問題要想真正做得好,又必須學會靈活的領導群眾,堅決的反對過去老一套的黨八股。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有以下的經驗: (一)開會時要讓群眾自己討論,我們要少作大報告,多提出問題,讓群眾自己想辦法。在群眾討論的差不多時,我們就以發言人之一的資格去發言,進行鼓動,在必要時就暗示他,提出競賽,或用盟誓的辦法舉行宣誓。這就是說,我們不可像開干部會一樣,報告、討論、結論等一項一項的方式去進行,而應該用活潑的拉呱的方式,將報告、討論、結論甚至競賽、宣誓“合一爐而冶之”的辦法,并且隨時鼓動,隨時啟發。這是我們動員群眾最成功的辦法。 (二)動員的時候統一要傳達,分頭系統的動員和分工的檢查負責。比方說,一個任務下來后,可召集村級干部聯席會或村民大會,簡明切要的提出任務。任務提出后,就按工農青婦各個系統自己去動員,并在干部聯席會上實行分工管理,一人管理幾家,這幾家做不到,他即負責,這樣一方面各有專責,另方面簡而易辦,且含有競賽性質,這樣工作自然就完成的快,而且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挨家挨戶動員的口號,這樣動員才比較深入。這種辦法容易產生的缺點,是每個干部平常只管理幾家,不容易照顧自己部門的工作。然而只要依照系統分工動員做得好,則這一缺點是可以減少的。 (選自《中共山東分局宣傳部關于印發<接受魯中區反“掃蕩”的經驗教訓>的通知》,《中共山東宣傳史料·宣傳工作文件選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