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14、宣傳要生動具體,特別是要當地真人真事“現身說法”最為有效。(1953年4月21日) (選自《中央轉發中南局宣傳部關于中南區貫徹婚姻法試點宣傳工作的經驗》,《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49—1956》,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546頁。) 15、文化事業所包括的范圍和聯系的群眾十分廣泛(1954年1月8日) 文化事業所包括的范圍和聯系的群眾十分廣泛,必須加強文化事業發展的計劃性,克服盲目性,并加強對每一事業的管理。在計劃或部署工作時,必須注意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必須根據群眾需要和自愿的原則,采取有步驟、有重點的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的方法進行。攤子不宜擺得太大太多,以便集中力量辦好幾件主要的事業。 (選自《中共中央對中央文化部黨組關于目前文化藝術工作狀況和今后改進意見的報告的批示》,《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49—1956》,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714頁。) 16、文藝工作者和工農群眾在勞動中、斗爭中長期結合,是建立工人階級的文藝隊伍的根本途徑,應該成為我們的文藝工作的經常制度。(1957年12月10日) (選自《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于作家下鄉下廠的報告》,《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57-1992》,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65頁。) 17、要明確出版工作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干部(1963年7月31日) 要明確出版工作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干部,首先要考慮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要把出版適合廣大工農群眾和干部閱讀的書籍,放在第一位。同時又要重視出版專家和高級知識分子需要的書籍,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條件。 (選自《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于出版工作座談會情況和改進出版工作問題的報告》,《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57—1992》,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307頁。) 18、編寫農村讀物應注意走群眾路線(1963年7月31日) 編寫農村讀物,必須經過切實的調查研究,并應注意走群眾路線,實行領導、專家與群眾三結合的辦法,以保證出版物的質量和切合讀者的需要。 (選自《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于出版工作座談會情況和改進出版工作問題的報告》,《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57—1992》,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309頁。) 19、社會主義的出版工作,是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計劃性(1983年6月6日) 社會主義的出版工作,是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計劃性。它要給城鄉廣大讀者提供多方面的、適應各種不同文化程度的、豐富多采的圖書。出版部門要廣泛調查和傾聽讀者的意見和要求,根據社會需要,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加強計劃性,做到保證重點,填補缺門,重視普及,注意提高,克服盲目性和自流現象。 (選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57—1992》,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634頁。) 20、要善于運用建設和改革的現實成就和群眾的切身經驗,進行生動的理想教育(1986年9月28日)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越大,廣大人民群眾對實現共同理想的信念就越堅定。要善于運用建設和改革的現實成就和群眾的切身經驗,進行生動的理想教育。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廣大干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年逐步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社會發展規律,理解我們民族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傳統,理解百多年來我們民族的深重災難和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爭,理解當代世界的進步、矛盾和人類的前途,以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理想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 (選自《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57—1992》,學習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742頁。) |